新的“记忆内容”(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你将发现,这种机制既会自动作用于积极的想法和体验,也会自动作用于消极想法和体验,而且效果也一样。
步骤一:拿出纸和笔,对你打算在“精神影院”中构建、实验、形成和观看的“精神电影”进行简要勾勒和描述。
步骤二: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最后在每天同一时段,找一个安静而隐秘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影院”,然后开始播放、编辑、再次播放你的“电影”。
步骤三:对电影进行逐步“修改”(以便让片中“明星”(即你自己)的表现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并获得你想要的体验和结果。在头10天里,你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步骤四:在余下的11天里,毫不改动地反复播放并享受这部“电影”。
第四章|让自己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至少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卑感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对无数人来说,这种自卑感成了他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严重障碍。
◆“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应与任何其他人形成竞争,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人和你一样、和你处在完全相同的水平线。你是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与谎言相比,确信是事实更危险的敌人。
——弗雷德里奇·威康·尼采
有许多人多次问我一个有关心理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把“信以为真”的想象等同于“虚构它直到你实现它”或纯粹的幻想。这远远与事实不符。“虚构它直到你实现它”是表象的、肤浅的、不切实际的。有时候,人们这样教推销员,导致他们经济和情绪上受到伤害。
相反,包括“信以为真”式想象练习的心理控制并非虚构和捏造,而是对被隐藏事实的探索。它通过创造性地挑战被你作为“事实”加以接受的自我意象,去揭示你的“真我”。这种所谓“事实”也许一时是正确的,但从长远看肯定不正确。本书第一版中有个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我朋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小时候曾经有过一段经历,恰恰证明了信念的力量对于行为和能力的影响多么强大。他最初数学成绩很差,连老师都确信他“对数学一窍不通”。老师随后把这一“事实”通报给他父母,还告诉他们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于是父母也确信了。阿德勒被动接受了老师和父母对他的评价,而数学成绩也证明他们的看法没有错。然而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回答不上来,而阿德勒却灵光一现,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他如实地向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