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采用它们,是因为错误地将其看成走出困境的出口。尽管建立在错误前提之上,但它们也有自身含义和意图。它们为我们设立了一种生活方式。请记住:人性中最强烈的冲动之一,就是作出适当的反应。要想治愈这些失败症候,我们不能通过意志力,而是通过理解,通过懂得它们起不到积极作用而且不合时宜。
这条真理能让我们摆脱它们的束缚。当能够透过迷雾看清事实时,一开始促使我们采用它们的同一种本能力量,此时也能帮助我们根除它们。
大家可以想想殉道情结和牺牲情结。我们都认识这种人:他们总是以一种牺牲品的姿态出现,原因可能是不幸的童年、破裂的家庭、不恰当的教育、偏袒的老板、诡计多端的合作伙伴、骗人的爱侣、各种各样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不幸。此人坚持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合起伙来与他或她作对。发展下去,此人便老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成天满腹牢骚、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不,不,你只管去吧,今晚去看戏吧,好好享受欢乐时光。不要担心我不高兴,不用再让我深思熟虑。我已经习惯留下。”如果像看鱼缸里的鱼那样从局外来观察此人,我们对这种人的行为要么会怀疑,要么会愤懑,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让自己、也让周围的每个人都痛苦和可怜,这样做不合理。不过大家不要搞错,此人并没有故意耍手腕,使自己和别人都最大限度地陷入悲惨境地,并且天长日久形成习惯。根本不是!恰恰相反,这是他们所知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可能是克服某些挫折、得到所渴望的关注和同情,或者是为了得到某种认可,因为他们觉得通过其他方式得不到这种认可。
由外向内重塑所有这些方式,从而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这非常难以做到。但是你却可以照管好自己的自我意象、重塑自己的自我意象,从而改变自身行为。
那么,就来看看自动失败机制有哪些警告标志可以用于实施控制吧。
沮丧
沮丧是一种情绪感觉,无论何时,只要某个重要目标没有实现,或者某种强烈愿望受到阻碍,都会让人沮丧。从人的本质讲,所有人肯定都体验过沮丧的感觉,因为人是不完美、不完备的。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懂得:一切愿望都不可能立即得到满足。我们还会懂得,“做的”永远都没有“想的”好。此外,我们可以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既不一定完美,也没必要完美,就一切实际目标而言,近似达到完美就算不错。我们可以学会容忍某种程度的沮丧情绪,同时又不会为它而不安。
只有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