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让渡的、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当我们驾车驶过监狱巨大的混凝土高墙、墙顶一层层带刺铁丝网以及塔楼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时,我禁不住想:许多人建造了比这些更加森严可怕的心灵监狱,然后将自己锁入其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过去的“罪孽”。我对罪孽一说不是特别相信,但是,如果真有罪孽,那是指人们在用自己宝贵的光阴,为过去犯下的错误而惩处自己。也只有人才会犯下这样的错。
你制造错误,但是错误不应造就你
在思考我们自己的错误(或别人的错误)时,我们的依据是自己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不是依据把我们变成了什么。这样思考比较有益,而且也现实。
我们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把行为与自我混为一谈,错误地得出结论:由于我们做了某件事,这件事便成了我们的特点,使我们成了某种特定类型i的人。如果能懂得所犯的错误只涉及我们做的某件事,那么也许可以理清心中的思绪:它们只是指行为,应该是现实的举动。我们应该用动词表示行为,而不是用名词,因为名词表示描述错误的一种状态。
比如说,说“我失败了”(用动词形式),但同时又承认错误,就有助于你将来获得成功。
但是,如果说“我是个失败者”(名词形式)就没有描述你所做的事,而表示你认为犯下的错误造就了你这个失败者。这样的想法不仅无助于你长进,而且往往会让错误在你脑海里铭刻,使你永远无法摆脱。在医学中的心理试验中,这一点已经被再三证明。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孩子在学步时都会偶尔摔倒。我们说他“摔倒”或“失足”.而不说他是个“失足者”。
然而,许多父母却认识不到:所有孩子在学说话时都会犯错误或“磕磕巴巴”——犹豫、语塞、重复音节和单词。焦急、关切的家长往往会这样下结论:“他是个口吃的孩子。”这种态度或判断(没有针对孩子的行为而是针对孩子自己)在孩子的理解中,就开始认为自己真是个口吃者。他的理解从此固定下来,而口吃的毛病很可能真会成为他的痼疾。
温德尔·约翰逊博士是我撰写本书第一版时全美关于口吃问题研究的最权威人士。他认为,家长的这种看法恰恰是孩子口吃的根源。他发现,不口吃的孩子的家长通常采用描述性词汇(“他没有说话”),而口吃孩子的家长则倾向于使用判断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