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同坐一辆车”,如此等等。避开陌生人,这种反应对于小孩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许多成年人在任何陌生人面前仍然还觉得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哪怕心里明明知道对方是友而非敌。陌生人成了“铃声”,而我们学会的反应就是恐惧、躲避或跑开的欲望。
有些专业推销员在向客户推销时,总是“冷冰冰”的,想方设法找借口或玩花招来逃避推销任务。在为这些推销员提供咨询时,我经常会把深深嵌入他们自身伺服机制中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反应“翻”出来;有些男士或女士不会结交新朋友或者不善于与异性之间建立友谊,在向这些男男女女提供咨询时,我也会经常“翻”出同样的“老皇历”。
还有一种人在向人群、封闭空间、空旷空间、权威人士如“老板”作出反应时,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无论是人群、封闭空间、空旷空间、老板中的哪一种,(或者起到“铃声”作用的其他任何对象),他们的心中都有个声音说:“眼下有危险,赶紧害怕,快点逃。”出于习惯,我们总是以自己适应了的方式作出反应。我们对“铃声”非常顺从。现在是不让这些铃铛响起来的时候了。
怎样消除习惯性反应
如果练习对放松而不是反应的掌握,我们就能消除习惯性反应。拿前面的电话铃来说,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学会置电话铃于不顾,继续静静地坐在那里,随它去响。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想法,无论我们面临多么恼人的刺激源,都可以将其装在脑子里随时备用。这种想法即:你对自己说:“铃声在响,但是我不必非得去应答。我就让它响好了。”当你在心像中描述自己安静而轻松地坐着、没有任何反应、什么也不做、对电话铃声充耳不闻时,这一想法就会非常关键。它的作用等同于一个触发器或一条线索,使你听到电话再次想起时能回忆起与此相同的态度。
如果你无法不作出反应.不妨推迟作出
在消除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完全对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很难做到(特别是一开始)。如果铃声在出于我们预料的时间响起,要想不理它就更难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迟一点作出反应,达到同样的最终效果,即消除条件反射。
有位女士(我们不妨称她玛丽大姐)在大庭广众之下总是会非常焦躁、局促不安。通过练习前面的技巧,她最终可以在多数场合下都能使自己不受外界刺激源干扰并保持心情平静了。然而,逃走、跑开之类的欲望偶尔还会占据统治地位,几乎势不可挡。
“还记得《飘》里面的斯佳丽·奥哈拉吗?”我问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