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在你内心,以“紧张”为存储方式禁锢在你身上。过度的激动情绪会有害于而不是有助于现实表现,只是因为它不恰当。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贝特朗·罗素曾经描写过一种技巧,说他很好地利用这一技巧来缓解过分的激动情绪:
当有某种灾祸威胁时,要严肃认真地考虑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要“真实”地看到这种可能后果就在眼前,给自己充足的理由去相信:这毕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不是那么可怕的灾难。这些理由始终可以找到,因为无论怎样糟糕,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也达不到“天塌下来了”那样的可怕后果。当你稳定地盯着最坏的可能性一段时间并信心满满地对自己说“是啊,毕竟没有那么重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担忧之情急剧减少。你也许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多重复几次,但是在最终,只要你在面临可能最坏的情景时毫不退缩,就会发现你的担忧情绪全部消失,而被一种振奋之情所取代。
我认为,在自我意象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在危机面前正确反应、镇静自若的人、在逆境中总能成功地找到机遇,这也很重要。认为自己“在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的人,和贝特朗·罗素的建议没什么干系。
人生很漫长
有许多人任由自己被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主观臆想的威胁扔出正确的轨道。他们总是固执地把这些威胁当成孤注一掷或生死攸关的抉择。
对少女来说,仅凭她发现男友甚至是暗恋的男孩和另一个漂亮女孩坐着亲切交谈这一件事,便有生死关头那样的不寻常含义。“我简直想死!”她叫道。我们都知道,从此时起几年之后,她甚至想不起来这件事和这个男孩。人生是漫长的。但是,有许多成年人一辈子总是像十几岁的不成熟青少年那样做事。有些人任由自己被很小甚至想象中的威胁抛出“人生轨道”,总要固执地把这些威胁想象成生死攸关、不成功则成仁的抉择。
假设一位专业推销员拜访一位重要的潜在客户。他有可能把这次上门推销当成一件事关生死的大事。她心里想:如果这笔生意我做不下来,几个月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我完成不了公司的定额,得不到奖金,那么,我和丈夫制定好的度假计划就要泡汤,可我怎样对丈夫说呢?我的销售经理肯定会缩小我的推销区域:如此等等。与客户见面这一件事的意义就像地震那样不同凡响。然而,一年之后,这次擦肩而过的机遇可能会被更大的成功所补偿,幸运之神甚至会突然垂青她,使她推销出新产品,或者让她通过意想不到的渠道得到更大的订单。如果这次“生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