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琰显然是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也没去告诉那些大臣到底发生了什么,便打算散了这宴会。
我心中有一个声音高声命令自己拦住他这不经的行动,告诉他立刻就要派人支援前线,可是,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一点儿声音来。
大臣们诺诺散去,至琰也起了身。转过来,正看到我倚在门边颜色尽失,竟还对我笑了一下。
“皇姐,若是累了,就早些去休息……”
“陛下不打算驰援前线了吗?”他一开口,我便脱口问出了这句话,出口才觉得自己的口气里颇有几分责问之意。
他似乎没有料到我会这么问。颇愣了一下,才镇定地笑道:“朕自有安排,皇姐不妨把心放好了,等着看就是。”
理政夺权
我原以为他有了安排,心中除了安定之外,又多了一分敬畏——他这样一个孩子,如何有这么深的城府计较?
可是,第三天的早朝,前方的军报却让我彻底傻了。
我以为他那么镇定,定然是有了安排,可是两天后,我还没在珠帘后坐稳,便注意到所有的大臣脸上都有惶惶之意。
这是怎么了?难道前方又失利了?我心中一沉,手指顿时变得冰凉。
但是,如果我也不知道前方的战报,那这些文臣武将也不应该知道啊。他们这样惶恐,会不会只是不知事实真相而以讹传讹最后引发的慌张呢?
我在内心重复再重复这个揣测,可是,连自己都不能相信。
我只能从至琰那里得到消息。可是这些大臣不是。他们在宫外,可以从城中如空气般无孔不入的传言中条分缕析出前线的情况。
也许,前方的情况真的容不得半点大意了。
终于,至琰出来了。
他在这两天里突兀地成熟了,之前一种时刻挂在脸上的的,几乎是骄横的骄傲,已经荡然无存。
而扫灭他的骄傲的凄惨战报,对他的打击似乎又太大了一些,让他的面容接近枯槁。
难道到了现在这孩子才明白,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顺着他的意思发生吗?
我不知是同情他还是憎恨他。在我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之前,我不敢做出任何情感的决定。只是心中越来越攫人的愤怒让我情不自禁咬紧了嘴唇。
他坐下了。有风直入朝堂,堂内却一片寂静。屋檐下的铁马发出的响声,带着古老的悲切,似乎要响遍整个禁城。
“白戎人已经过了金琴山。资州战事吃紧。”他说这话的时候,几乎不再有情绪。
可是堂下的大臣们中,却响起了一片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