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若是潜伏下斥侯,真是可以一目千里,却又不被敌人发现,比起箭塔哨岗一类建筑更又多了几分隐蔽的作用。
沈云飞不过是偏远小镇一当铺少东家,即使看到,也压根儿想不到这些去。只不过,这一路走来,皇甫华到是跟他聊了不少军中趣事,再加上原先封先生给他讲历史,多少也提到过一点。当时是纸上谈兵,空泛贬味,此时身临其境,再将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顿觉有趣,因而也就格外地留心观看。
待穿过那片树林,果然已见上千间矮屋营帐,错落有致。其间有人来往穿行,好不热闹。
不过,沈云飞又发觉了有些不对,这些来往行人,居然都是些老弱妇孺,一个个手里捧着衣桶饭盆,可没半点当兵的样子啊。
皇甫华又笑道:“这些都是士兵家属,闲时帮着干点轻重家务、缝洗战袍。战时,就帮着运送粮草、照看伤兵。也是主婿大人提出的要略之一。”
沈云飞一听,顿时觉得皇甫华口中的这位主婿大人十分了不得。将士兵家属安排在营地周围,非但可以节省人力,让士兵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战斗训练,同时也可稳固军心,实在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
他正在这儿琢磨着,忽见一群大概二三十个小孩朝着这边围了过来。大的约十二三岁,小的只有四五岁,路还走不太稳。一个个衣裳虽然穿得破旧,但却都浆洗得十分干净,只沾了些许灰尘,显是一路奔跑跳跃之故。
每个小孩无论男女,或是持枪,或是跨剑,居然都带了“兵器”。虽是木头做的仿制品,但一个个端得是有模有样,显然都是练过的。
这自然就是那些士兵的子女了。由于从小生活在军营里,耳濡目染,也都成了一个个兵娃小将,精神头十足,实在是看得人又喜又佩。
沈云飞从小在沈府里长大,平时候见别人玩骑马打仗,他身体弱,也只能在一旁干看着凑热闹。而那些孩子也不过街坊邻里、木匠伙夫的子女,谁又真正懂得打仗?云飞就算是看得多,却又哪里见过如此整齐的“娃娃军”,一见之下,自然是喜不胜收。正想上前打个招呼,忽见那群孩子到了跟前,突然排成了整整齐齐的两行,从高到矮,一个个站得笔直,目不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