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吗?”我款款地请求。
“佛说众生平等,佛渡有缘人。”老尼双手合十,念道双手合十,念道:“阿弥佛陀。”
我心中灵光乍现,无比通透,想起自己从前看到过的一段文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缘起缘灭,皆缘自于第一眼的相见。那一年,我才十七岁,在姜国的皇宫中,在初恋情人南宫锐死去而自己即将失去清白的时候,沐晨桀,他是唯一一个替我求情的男子。也许从那时起,我就将他印在了心底,再也无法摒除。后来,他在霜华宫与我交心,打消我赴死的念头,再后来,我们私奔,生死相许,甚至曾经忘情欢爱,才有了夏初……可惜,那些过去,都只是虚无。是一盏盏灯,看见的同时,也熄灭了。
不知为何眼前越来越模糊,我整个人朝老尼身上栽去,在失去意识之前,我听到老尼急切地呼唤:“忘嗔,忘喧……”
在静水庵的一觉,睡得格外安稳,没有噩梦的困扰,也没有任何的不安。醒时已是次日,天色晶明。
我推开门, 步在庭中闲 ,却见两名小尼一人在扫地一人在浇花。想来,她们便是忘嗔与 了。这两人,均不过十四五岁,正值豆蔻年华,何以遁入空门?
“姑娘早。”二人双手合十。
“两位小师父早。”我伫于一树树下,闲闲地看一片黄叶飘零。
一叶落而知秋,这 么 快‘炫’‘书’‘网’,草木又将凋零。我与忘嗔与忘喧闲聊几句,问他们年岁家乡及为何出家。
原来,她们两人一个是自幼被老尼收养,取法号忘嗔;另一个,则是自幼被卖首席大户人家为婢,不堪凌辱逃出,困至亲均已不在人世,便在静水庵出了家。
她们的命运,竟都与我相似之处。这样的相遇,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一个巧合罢了?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再深的缘分也有中断的那一日。
静水阉容得下忘嗔与忘喧,却不是我的避风港。我的人生,还须自己去面对。
我起身去禅房,向老尼作辞。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