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我就特别羡慕,这个就是国家文化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你我的阅历所能理解,不是你我之力所能改变的,同样也不是用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清楚的。
在我生长的城市里,别的城市我不知道,但是上海婆媳不和是经常的事。对于这个问题,我还和Taiki争论过,他非说上海女孩子不懂事,其实我觉得也不全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这个问题。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下来,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就成了家庭宠爱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婆媳矛盾才特别突出。
所以争持到后来,我很难再争执下去了,因此,把话题转移到上海城市整个特点,他才停止了与我争持,耐心听我对上海的描述。
说到上海。
正因为它是我所生长的城市,所以在上海的叙述远远要比华盛顿和名古屋多一点。
相比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上海的历史不光短暂,甚至不值得一提,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换,上海这个小渔港突然一下子名声大噪,才有了上海滩。留下了很多传说,这片土地一百年沉浮,布满了政治风云。
由于随着中国的发展,上海有着惊人的转变。这转变由陆家嘴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荡开。于是,这个城市发展得比原先更加紧凑。几乎看不到代表历史的东西。很多东西都被推倒重建了。留下来的除了历史建筑和遗迹,剩下来的就是为数不多的老洋房。实在是稀罕的可以。
很多人一说到上海,就想起那些几个标志性的地段。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还有徐家汇。极其繁华,让人惊叹,这个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
一群繁忙的人,奏响了生活的乐章。所以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脚步永远是那么匆忙,从不为谁停一停。
都说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不过要在这繁华的间隙里去寻找那古老的印记不是很难的事。
上海的老房子就基本夹杂在新式的建筑中间。零零散散得散开着,看着地图的版图,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区域都能找到那些老旧的痕迹。
实在是无法绝迹的那带有历史印记的东西,到处都有。随便转个弯来看到。
湖南路一排排旧式风情,一出来繁华的淮海中路。再转个弯踏入衡山路又看到中世纪的风情。仿佛置身于旧时。不管怎么走,总是能看到新旧交替的画面。总是有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是很多时候新旧能共存。至少我认为他们共存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都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巴黎我是没去过的,但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