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世纪初增建了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镏金装饰,高高矗立于蓝天碧空,在耶城的骄阳下熠熠生辉,更是庄严辉煌。寺庙整体建筑显得高大宏伟,气势壮观。大殿可容纳5000人礼拜。圆顶和北门为11世纪增建。西方历史学家称该寺是“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遗产”。
看着他拉上窗帘,从窗前走回来,手里还拿着那些照片,坐到了床边。
“过来,庄非!”命令间,拍拍身边的位置,看她低头玩那块糖,不肯过来,像是躲避考试的学生,只好缓和些口气,“不翻译东西,过来,告诉你些事情。”
听了这样的话,才放心走过去,坐到他身边,不由张望起他手里的照片。
看着她好奇的样子,这次很大方的递了过来,特别拿着第一张举到她眼前。
照片里是个中年男人,五十岁上下,花白的胡子,传统犹太教徒的打扮,面容平和,没什么特殊。
“这就是Nahum,今天他没去哭墙前祈祷,朝纲在教堂地下的走廊里拍到的。那里有个专门供教徒祈祷的拱廊,就在哭墙下面。”
听着他的话,又端详了一下照片里的人,感觉不出什么异样。
“就是他吗?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每个教徒不都这样吗。我在女士区看见的女孩儿,就是站在雅丽旁边的那个,是他女儿吗?”
“是Bluma,她穿了一身黑衣服,头发用黑色的带子束着对吧?”
点点头,又想到了她哭过的痕迹,马上汇报给他,听过之后,让从照片里拿出另一张,只是黑色的轿车,周围有几个高大的犹太青年,像是在保护谁。
“车里是Nahum另外两个孩子Golda和Issur,今天就停在广场外面,离我们的车不远。全家都来,因为是大儿子Hyman遇刺一年的纪念日。”
原来是这样,妹妹在为失去的兄长祷告哭泣,父亲和弟妹也来缅怀逝去的亲人,可这些,又和使馆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下午时,你说代办处是为了他们,为什么?”心里藏不住问题,就都倒出来。尤其对这个失去亲人的犹太家庭,直觉上就产生了同情。
让放下照片,起身走到门边,屋里光线已经暗了,他正好在最黑的角落里,庄非坐在床上,看不清他的面容。
“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不过十几年,但是很重视两国关系,国内也有很多巴以、叙以、黎以问题的报道,知道为什么吗?”
轻轻转着手里的糖果,摇了摇头,对这些实事政治,她一向考虑不多,每天沉浸在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