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深的好感,他的父亲就是外交官,母亲常年驻外陪伴。
突然想写写这些人的事情,于是托生了孔家两兄弟的故事。
大学时代的另一个朋友,在外交部礼宾司,几年联系不了一次,但是在新闻图片里见到他时,心里还是不免激动。他已经驻外多年了,也许很难再见。
他们,不属于我的生活,存在我的记忆。他们的人,给了我很多灵感。
六年前,写了个很短的稿子,如今拿出来变成故事,仅此而已。
生死夜这两天巴以局势格外不好,交火激烈。写故事受牵连也心情沉重。早晨看到一张加沙停尸房的新闻图片,心里一片冷透。六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破败的躺在冰冷的钢板隔间里,不再有生命。那后面,悲伤绝望的绝不止六个家庭。甚至不敢往图片背后想,太黑暗了。
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一两载,而是数百上千年。朋友在海法很安全,可他也是军人。每个以色列男人都是军人,时刻准备为国捐躯,同样,巴勒斯坦的男儿也不示弱。也许有一天,朋友也会为此化为乌有。想来可怖!为什么,神圣已经被鲜血染了太多遍,还不够吗?
导弹可以炸死恐怖分子,但死的更多的是平民。看了一个巴勒斯坦婴儿的葬礼。他才只有六个月大,包着蓝色的襁褓,被父亲送到小小的墓穴里。很多人哭了,我在安乐的环境里看着照片,也哭了。他的葬礼有束鲜花,像海芋,可他不懂花,也不曾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导弹炸了那个村子,让和非非在一起。如果清真寺是目标,他们必死无疑,如果不是,后果也难设想。战争令人窒息,我也有血肉,可以体会战争的恐惧。白天读《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里是被战争蹂躏到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心疼,也许有一天会去写那里的故事。
但是今晚,真的什么也写不出来,反复看新闻,心里祈祷战争快些结束,没有苦难死亡。让所有善良的人平安活下来。耶稣和穆罕默德,其实他们是兄弟,并不是仇人。只是被误解了几千年,也自残了几千年。耶路撒冷,加沙,约旦河西岸……此刻都难有平静吧。
孔让和庄非不死,所有人都不死!保有那里的人,默默祈祷!
阿门!
城寺孔让(上)孔让带着庄非只是来百货店随便转转,难得轮休回国,想给她家里人买些东西。尤其庄荀、庄墨两个死小子,实在不好对付。
本来是在逛电器,不知怎么就被她带到了童装部。稚嫩的粉色婴儿服,灵巧的小鞋子,看了让人心里软绵绵的。
以为只是路过看看,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