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上贴着红色的春联,触目所及都是红色的灯笼,远远望去仿佛一个穿着红色马甲的老人。
楼家现在在美国已经是个大家族了。起初在中国内战的时候楼海涛从中国来到美国,先是求学,因为中国国内政局太乱就留在美国,后来还陆续将家中的父母、弟妹接了过来。楼海涛从食品加工起家,现在已经涉及食品加工、日用工业品、房地产、酒店、旅游、能源、机械制造、交通等多个领域,使“海涛国际”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企业集团。
楼海涛娶了同是到美国留学的柳依隐,柳家在中国大陆也是个大户人家,与楼家不同的是,是做日用工业品的,而且技术与欧美比是相去甚远,所以楼海涛年轻时与柳家联合做过几笔生意,也因此攒下了不少资本。
柳依隐是个很标准的中国江南女子,性格温柔、体贴,处处替丈夫着想,唯一的不足就是个子比较矮小。她给楼海涛声了六个子女,恰好是三男三女。楼海涛为了表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精深,分别以两个成语给自己的儿女起名,儿子是“博古通今”,女儿是“慧心兰质”,这两个成语也体现了他对儿女的期望。
每逢年节楼家都是严格遵守中国的传统习俗,元宵节的主题就是吃元宵、看花灯、打灯迷。
幽深的庭院里突然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等待着黑暗来临的时候炫耀一下自己的晚装,其中有一盏灯是属于皇甫星晖的。每盏灯上都有一则它的主人提上去的“灯谜”,说起来总让人感到无力——工作中已经近数使用电脑的楼家人,在这个时候竟然还都得拿起毛笔,将字提在最原始的宣纸上,然后再让人将灯做好。而楼家的大家长会在元宵节的赏灯会上看一看哪个人的书法有所进步了。尤其是这两年,楼海涛已呈半退休状态,有很多时间在家,所以把个书法练得“志得意满”。
这些要求放在任何一个土生土长在美国的华人来说,都是异常困难的!幸亏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训练,习惯了也不觉得什么了。
皇甫星晖记得在他十二岁以前他所做的事情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楼家,男孩子就是朝“博古通今”培养,女孩子也是清一色的“慧心兰质”,可惜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特例。
已经多少年了,在这座“柳园”里没有出现过柔柔的灯,其实数过来数过去,她的灯在这座庭院里只出现过一次。
也拉开了它的幕,大家都准备好了行头——粉墨登场。
楼家的灯会办到了此时此刻已不再是楼家一家人的私下活动了,很多与他们在生意上有长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