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却总能让我明白一些。
近日,京中局势定不利于桓王,这不,进园子那一刻便没见他笑过。若是平日,只需提到“琦珊”两字,他眉眼也有所变化的。
我见他神情不快,当然不会去触这霉头,早早地溜进了帘后,坐在琦珊下首。
桓王入了座,饮了口茶,琴音便响了起来。弹的正是《阑珊意》,这首不甚欢快的曲子经她之后倒带了丝暖意。连我也听得如痴如醉,更何况外面那位正主儿呢。不经意间已抬眼却看,这不看还好,一看竟被那张脸吓得呆了。只见桓王一张脸拉得老长,两条眉毛都快连在一起了。而此刻的琦珊却入神地拨着琴弦,丝毫不觉有异。
正当我暗叫不妙时,好似一道刀光狠狠地朝着我这方劈了过来,定神一看,正是桓王殿下。心里一寒,立即有了逃跑的念头。但碍着大门二门都要经过桓王身旁,只得忍了下来。
琴声总算停了,曲子美无瑕,真个是弹都无心,听者有意。便是琴声一落,桓王便开了口。
“是你教她调这曲子的。”
问的自然是本姑娘,我咽了口气,答道:“桓王殿下觉得这曲子有何不妥?”
他没有回答,起了身便走了过来,“吱”的一声,垂在面前的纱帘在他手中应声而落。
《阑珊意》短短一曲,但他却为何如此反常。那时在云岫庄,我弹的不也是这一曲,他当初可不见如此激动。“难道这《阑珊意》对桓王殿下有什么特别?”
他依然没回答,那只手却已经高高地扬了起来,眼看就要挥了下来,却有人挡在了我面前。
没曾想到这人竟是琦珊。
待到我从“阑珊意”中明白过来已是三日之后。
原来《阑珊意》此曲对桓王还真有着特别的意思。话说当年风华正盛的桓王遇到一个善琴之女子,那女子最喜弹的正是此曲,后来那女子去爱上了他人,在离京之时,不幸坠崖而亡,她便是琦珊的亲娘。只是这些都是我自个琢磨的,琦珊哭哭啼啼地也没把事情说清楚。
桓王听到此曲,大概将琦珊当做她母亲了,因为两个长得实在太像。
当琦珊偷偷从衣柜底翻出那画像时,我一眼看见的不是画中人的美貌,而是那栓在衣带上的石头。大小形状跟我那个一样,只是那颜色却是蓝幽幽的,跟那夜见到的很像。
“这东西是什么?”我指着问琦珊。
琦珊瞥了一眼,摇头道:“没见过,没什么特别的。”
我垂下眼,心里去觉得琦珊娘这颗石头就是我那颗,“那这画是谁所作?”转眼去瞧落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