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各自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前进,在交会后丝毫没有变化。
第二种情况则很常见,翻开历史的图卷,你可以看到许多盛极一时的文明都在外族的入侵下销声匿迹了。玛雅,阿兹特克,波斯,巴比仑,多少曾经的辉煌成为了过眼烟云。
第三种情况是最容易发生的,即一种文明吸取了另一种文明的长处,并且用别种文明的的精华有选择地来改造自己的文明,使自己的文明永远鲜活,如同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在两股文明交会后,泥沙被沉淀下来,剩下各自文明的精粹部分。这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是西方某些学者,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要属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他在书中给我们这样描绘了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
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打得最火热的伊拉克战争其实是整个西方文明与伊斯兰世界矛盾激化的结果。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有如一个先天不平衡的天平,一有外部的压力,马上就会破坏其脆弱的平衡。
我今天想从Andy口中了解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当报告进行到自由提问的环节时。我听到的只是所谓的东西方文化之间一些很皮毛的问题。诸如在美国留学在礼仪方面要注意的问题,中国人与美国人在餐桌上的文化差异以及一些层次更低的问题。在我看来,这都是一些缺乏思想深度的问题,与浙大学生的高素质是不相适应的。浙大的学生应该是在立足于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微妙的国际关系并且分析它的成因以及它对中国将造成何种影响。
是机遇亦或是挑战,而我在生活中看到的很多人要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么是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的盲目宠洋媚外的假洋鬼子,还有一些是迷失了自己生活的目的与方向的睁眼瞎。第一种人是社会的废物,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的畸形儿;第二种人则是最令人厌恶的趴儿狗,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随势而左右摇摆;第三种人是行尸走肉,一个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的人是没有其作为人的价值而存在的人。真正有理想,有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有自己的思维深度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在中国最顶级的高等学府尚且如此,真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
轮到我提问了,我抛出了令全场气氛顿时凝固了的问题。
“Hello,Andytodaytheworld’sey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