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了负责图片工作的杨老师,几乎所有的校庆摄影工作都是由他来负责的。我本人特别喜欢这门光与影的艺术,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瞬间迸发的美丽。杨老师以他丰富的摄影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也成了往年之交。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放着各种精美的相片,充分体现出一个老牌摄影记者的底蕴。在他的办公室里和他侃照片成为了我的一大快乐幸福时光。
我将平日里的数码照片冲印出来让他品评,通常我自认为精彩的得意之作到了行家的眼中就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不是色彩饱和度不够就是构图不合理,这就是肉眼凡胎和火眼睛睛之间的差距。
此时学校正在举办新校区四季风光摄影比赛。已经评选出了秋季组和冬季组的入围作品。我喜欢听杨老师给我具体讲每幅作品的好处,不时还喜欢瞎评论几句。
我指着一幅入围作品说道:“我看这幅就不怎么的,前景不够清晰,后景杂色太多,构图有点破,光影效果也很一般。”我自我觉得我的评价很是专业和到位。
杨老师抬头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难以琢磨的微笑,继续埋头工作。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注意到这幅照片下的署名正是杨老师本人,这让我多少有些尴尬。
“没关系,觉得有什么不好可以尽管说,当初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是看中了清晨雾气刚刚升起的一刻,下面水的层次和水的光影效果都是不错的。”杨老师抬起头来,细说自己得意之作的精妙之处。
杨老师还介绍我加入了浙大摄影协会,参加的都是一些热爱摄影的教工,像我这样的学生寥寥无几。每期摄影比赛的入围作品大部分也往往在他们中间产生。
影协每周的活动安排在周四晚上,地点是玉泉小桥门对面的活动中心,每到活动那天,各路摄影高手济济一堂,纷纷带来自己的得意之作。很享受那种慵懒的躺在靠背椅上,随着幻灯的咔嚓声,听各位摄影大师们详细讲解一幅幅美图的构图与拍摄灵感,心也仿佛飞到了那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看着一幅幅色彩明丽,构图多样的作品,心底那根热爱摄影的弦被一次次得撩拨着,无奈我只是一个穷学生,既买不起价格不菲的摄影装备,也没功夫去参加长途跋涉的摄影采风,只能对着照片枉自心叹一番了。
从此,我的摄影水平在杨老师的悉心关照下有了质的提高。为了拍出高质量的作品,我常常在令人惊奇的时间出现在紫金港的校园里。其中最离奇的要数盛夏的那次意外拉电。
炎炎夏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