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但是他又没有选择。只要成为后勤的人,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监守自盗便是他们的工作之一了。
没有足够的装备,却有着足够的敌国间谍的国家,不得不如此维持着表面的虚假繁荣。特别是科技日新月异,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频繁的现代,也只有用军事欺诈,以避免无谓的军事竞争。“运输机来了,我们出去吧!”
在现代,一个装甲师除了装甲和坦克,指挥中心、武装直升机和运输机的配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装备,别人是不会承认这个装甲部队拥有快速反应能力的。
一架运七停在了装备部的机场上,使用运七运输,这虽然有机场大小的考虑,但是也是现实逼迫。自从国产大飞机项目下马,大飞机不足,便成了一个显著的缺失,能拥有运七的装甲师已经算是精锐部队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更加先进的运输机,但是那些只是面子货,和用来恫吓那些心怀不轨的敌对国的存在,并不会下发到军队。除了军事演习之外,平日里除了保养,是绝对不会动用的。毕竟没有生产能力,用坏一架就会少一架。而在斩掉了自己生产大飞机能力,向外购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你有钱也不行。
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国产“运七”飞机,第一次载客飞行成功,完成了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从这天起,我国民航客运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结束了。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除了有十几个设备简陋的小厂承担飞机装配、修理业务,几所大学培养有限的专业人员外,根本就没有象样的航空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建设重点,拨给大量资金和设备,抽调大批优秀干部,使航空工业踏上了大发展的历程。1954年我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到1959年,我国又成为世界上五个能够制造超音速飞机的国家之一。短短几年的建设,走完了国外航空工业几十年走过的路程。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民用飞机开发、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研制出的运11和直5等飞机,只能军民合用,从事通用飞行。而中国广阔的客运市场和商业货运,都被外国飞机所垄断。改革开放后,这种局面有了明显改观,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运七”飞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我国首次研制的“运七”型客机是一种多用途的中、短程运输机。它的翼展宽度为29。2米,机身长23。7米,停机高度为8。6米。它装有两台国产2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载重量28吨,航速每小时478公里,可连续航行5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