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经过显微镜多倍放大的,便于在体内行动。
当他呼气的时候,机器人只能勉强在里面维持平衡,等吸气的时候才能向前移动。
监控画面显示的是鼻粘膜和长在上面的汗毛,好像芦苇荡时的,因为鼻腔是弯曲的,里面气流很复杂,因此当机器人在里面行进的时候难免会碰到鼻腔壁和汗毛。
“阿嚏——”林宇鹏在机器人的刺激下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强大的气流把机器人从她鼻孔里推了出来,监控屏幕一阵乱晃,机器人飞速地落在了桌子上。
“怎么会这样?”林宇鹏吃了一惊,又输入指令,机器人原地飞第二次钻进了他的鼻孔里,这次他走得慢了一些,尽量避免碰到汗毛。
“阿嚏……”这次又失败了,机器人再次被喷嚏推了出来,他不甘心失败,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无法进入。
“郁闷,这么高科技的特种机器人竟然被喷嚏打败了!”林宇鹏叹了口气,“看来得对机器人的外部结构改造一下了。”
林宇鹏被迫继续改造他的三个特种机器人。
首先,他在机器人周身加了许多细小的黏毛,完全仿造鼻孔里汗毛的物质结构,这样机器人进入鼻孔里,外面的黏毛就不会和鼻粘膜产生排斥反应,这样也就不能刺激鼻孔打喷嚏了。
在制动装置上,林宇鹏给机器人换了新的高容量高伏电池,速度能比过去快一倍,而且爆发力也比过去加强了。
另外林宇鹏提高的机器人的伸缩度,由原来的1:2改为1:3,也就是说1毫米高的机器人原来能缩小的0。5毫米,现在可以缩小到大约0。33毫米。
这已是机器人所能缩小的极限了,因为这样更便于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活动,但机器人在缩小状态下是不能打开双翼飞行的,只能靠喷气滑行,想要飞行必须得在正常状态下。
改造之后,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
他又放出了小飞虫1号,这次因为机器人外部加了黏毛,所以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出现排斥反应(喷嚏),顺利地进入到鼻腔内。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由突出于脸部的鼻外部和内部的鼻腔组成。鼻腔把鼻孔和咽喉连接起来,其顶部由颅骨的一部分形成,而鼻腔顶部的这块颅骨就是林宇鹏预想的进入人脑内的桥梁。
进入鼻腔之后,林宇鹏输入指令把小飞虫1号缩小到极限,利用机器人外面黏毛粘在了鼻腔内侧,周围一片暗红色的肉腔,还带着微微的晃动,林宇鹏感觉机器人“小飞虫”就好像是山洞里的一只蝙蝠。
小飞虫1号慢慢地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