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的样子了?抬起头永远是灰蒙蒙的天,呼进呼出的都是湿漉漉的空气。据专家分析,第二次洪峰将于七月中旬抵达都江堰。内江堤防已经做好了准备,问题在于岷江所带来的强大泥沙是否会造成外江的堵塞,那样的话,可不是简单的灾难可以形容的。
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用了最简单也最可靠的方法。将岷江在沙鱼嘴处划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灌溉农田,外江则用于主要分流。当旱时,关闭外江的闸门,将水流引入内江;当涝时,关闭内江的闸门,将致命的洪水引离成都平原。设计简单实用,历经2000多年还在为四川造福。可是当年连李冰都很头疼的泥沙问题,会随着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变得更加艰巨。李冰和一批专家认为:及早分洪是一个明智之举。既然决定了分洪,那么应该怎么分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分,就成了重要的问题。中央的专家认为,四川的抗洪工作要配合全国的抗洪工作,为了减轻长江中下游城市的负担,四川本地应该尽可能减少和吞纳洪峰,可是作为四川本地,上一次洪峰已经造成巨大损失,再吞纳洪峰可能使得成都平原损失巨大。
“四川难道就不重要,就可以随便牺牲吗?”有人小声问。
“我们也应该想想国家的困难,岷江洪水注入长江,鄱阳湖洞庭湖和整个太湖平原的灾难指数就会大大加强。”
“现在国家只是要我们挡一挡,没说要完全止住洪水。”
“我们根本挡不住,上次81年的时候……”
李冰的无语让众人停止了讨论。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在这里争论什么,国家对于抗洪的任务早就下来了。四川要守住,全国也要守住!政府已经将抗洪的任务下放到各个省市,解放军军力也开始集聚在各个抗洪战场。
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但是却是比以往更艰巨的战争!任何人类的侥幸和幻想对于自然都是没用的。能够打败自然的,只有对自然充分了解并且宏观整个历史的人。李冰被认为是这种人。作为水利工程师,李冰有着丰富的水利知识,他了解水的脾性就像了解自己;经常负责国家级水利工程的他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着清楚地知觉和良好的政治觉悟;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对于事件发生的惊人预见力更是让他成为四川抗洪的不二人选。当然还有一些小小的迷信成分。那就是李冰这个名字。只要这个名字在四川,就能给人一种信赖和力量。
“像你的祖先那样,干一件大事吧!”政府领导这么对李冰说。
“我的祖先是从山东来上海的。”个性禀直的李冰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