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过来京城准备明年的春闱,开私塾是为挣些生活费及日常花销的银子,束修费每年只需五两银子。
可能是嫌新开私塾的先生年太过年轻,加上还需一边备考,一边教学,附近但凡有些家底、又望子成龙的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开馆较早的那两家私塾,只有家境较差、想着让孩子随便识几个字的人家才会将孩子送过来。
听说,有些人家家中实在窘困,交不齐束修费,讲讲情,这位少年先生竟也收了。
------题外话------
关于文改名的说明:因为本文开了金手指,带有空间,被编辑大大们划到了玄幻组,基于“庶女有房”这个名字在玄幻组中显得有些怪异,而且平妻之女叫伪嫡女貌似更准确一些,丫丫便改成现在的名字。
文的内容不会有何变化,不会有修仙之类的内容,种田、宅斗、发家致富为主。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二十五章 少年先生
许氏原本也想送向小宝去那两家开馆较早的私塾,无奈那两位先生一听向小宝已满九岁,却从未找过一个正经的私塾或者学堂启蒙过,尽管许氏一再强调向小宝识字,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课本,他们却在得知向小宝的学问是由他的孪生姐姐教授得来的之后,大呼“荒谬”,并坚决不肯收向小宝入学。
无奈之下,许氏只得寻到那家新开的私塾。
问明了向小宝的大概情况后,这家的先生倒是没多说什么,很爽快的将向小宝收了下来。
对待此事,向甜甜倒不像许氏那么担忧,她觉得年轻先生教学有年轻先生的优势,至少思想不会那么迂腐,教学方式也更灵活,因着与学生年纪相差不大,也更会揣摩学生的心理,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而向小宝上了私塾之后,心情也一直很好,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进步也挺大,许氏见了,终于放下心来。
这一日,向甜甜和许氏一起去寄卖干果的店铺对完账回来,向小宝已经下学回家,在院子中等候她们。
他的身旁站着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的俊秀儒雅男子,或者说是少年更贴切一些,因为他的年纪最多不超过十四五岁。
“欧阳先生,您可真是稀客啊!小宝,怎么就让先生干站在这里,也不知道请先生进去喝杯茶水?孩子不懂事,还请欧阳先生莫见怪。”见了这少年,许氏诧异不已,斥责了向小宝两句后,有些诚惶诚恐的迎上前去。
向甜甜明白过来,这定是小宝所上私塾的那位少年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