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坐一站,谢令殊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看,好似要将她看出一个洞来。谢溶不敢直视,手藏在袖子里。
早在席上时,谢令殊便认出了她,他心中的惊骇比不现在的谢溶少。自梁帝年前秋天举行无遮大会就开始不归朝堂,到了腊月里,竟受了妖僧蛊惑又要出家渡世。想来那奸臣朱益在其中定然出了不少力气。
内乱纷纷,外患攘攘,明堂无人,加之佞臣两边挑拨,众卿年都没过好,未出正月便寻了个杂乱的地方来议事,要不是各方势力互相安插细作,怎会沦落到这市井之地议论国家大事,每每想到此处,谢令殊都呕了一口气在。
本来前面的事情办的是极为顺利,以几位宰辅为首,推了谢令殊与同辈同龄的侍中郎王赟出来,发起各家纳捐总计一亿八千钱。
那天拿到了钱帛,与诸公商议由谢令殊、王赟出面,打算第二日趁着清晨众人忙乱,立刻赎了梁帝归朝。
因着不是正式的饮宴,一行人叫了席面,略饮了些酒水。楼里炭火正盛,说话又口干舌燥,因此多喝了几杯,也未曾在意。下楼时才觉得有些头晕目眩。随身侍从谢饶见场面不好,怕是最近积劳过度,就近拉了个楼内小厮要了房间歇息。可自己进了房间,只觉得越来越困越来越热,半天也等不来谢饶,却等来了一个年轻女郎。
那晚虽然混乱,但晨起时发现自己的酒水熏香都不大正常,也明了发生了什么。想必是细作杀入了自己的地盘,一时不查着了道,当晚人来人往,怕是无从查起。
既不能确定那人设套接近自己是要误了赎梁帝的时辰,还是其他目的。时间又紧,只能先把人带走,剩下的从长计议。哪料这女子狡猾得很,醒来后对着小檀巧言令色一通乱骗,自己逃之夭夭。
不过总归没有误了大事,在巳时到达时通泰寺迅速接回梁帝。想当初乃是谢家为首,王、范、韦、沉等拥立梁帝萧氏取代自己族侄前齐萧氏为帝,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就推给了王谢两家。想来也是因果报应了。
梁帝早年倒也明智勇武,简政轻赋,有文景之风,明章之遗。堪堪20年却老来昏聩,耽溺佛事,偏信佞臣。多思多疑,将前齐遗子斩杀殆尽。收拢集权,有功之臣不得重用。
可这帝王明明是谢家牵头拥立,其他几家也是举兵相助的。只要梁帝未传位,现在的萧氏就是正统。自己选的皇帝,咬牙也要赎回来。
他倒是想查这女子的身份,楼里却说未有此人。线索从此中断,本来士族男子去花楼留宿一夜,几多寻常之事。只是那天不仅和诸公商议了停建寺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