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希投身革命几十年,却在炕头上挨了雷劈。他进行的一项最远离政治危险的人口调查工作竟成了他获罪的来由。好在白希这人心宽,错可以不认,这倒霉可以认了,比起那些个“反革命”的悲惨下场,他认为自己的遭遇还算好的。农场里一起改造的都是各地的书记、县长、统战部长等相近级别干部,平时大家都有的聊。农场里没有批斗,只有日复一日的劳动和学习。开始还有人看着,后来地方武装部的人发现这些家伙根本没必要看管——离了农场他们死路一条,要么自己饿死,要么被人打死,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到大跃进后,各地都忙着放卫星抓生产,谁还顾得了他们?因此虽然是改造,这个白希却越改越胖,只是黝黑如故,刚一来学校任课,就被学生们取了个“黑约克夏”的外号(“约克夏”是当时中国从英国引进的猪种,俗称“大白猪”)。
黑约克夏方头方脑,五官紧凑,身子敦实得像个碾盘。可是这么一个五短身材的矬丁却满腹才学,举止优雅。他对历史研究颇深,闭着眼就能说出各个朝代的更替事件和文献史实,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每朝每代的枯燥的历史事件,春秋合纵连横、楚汉天下之争、大唐盛世传说、大清兴衰荣耻,乃至各朝豪杰风流野史趣典,在他的描述下都变成了传神动听的故事。“黑约克夏”这种独特的讲故事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家不知不觉中就聚精会神了,原来历史学起来竟这么有意思!
要按阶级成分讲,白希和谢有盼之间的那道鸿沟是不能逾越的,但这家伙渊博精深的学问彻底把谢有盼折服了,听他的课总让谢有盼意犹未尽。可是谢有盼平时就是有再多的疑问,也不会去向白希请教,而宁愿在课余去县图书馆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细细地品味,历史在他的面前,渐渐变成一面镜子了。他领会到英雄豪杰皆崛起于乱世,弄潮于风口浪尖,在动荡变革的时代中,像父亲这样老实巴交的人,大多只是稀里糊涂地随波逐流,丝毫没有去主动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人生。他觉得父亲只是革命中侥幸生存下来的一个底层军官,只会扛枪埋头奋战,却不善于思考,父亲当年但凡具备一点观察时局的眼光,但凡具备一点争取前途的自觉性,在关键的时候看看风向,快走两步,必能得到辉煌得多的政治资本。如今新中国没了仗打,他就只能回家继续当农民,连个村官儿都当不好。他很为父亲惋惜和悲哀,对父亲曾经的丰功伟绩也渐渐觉得微不足道了。谢有盼告诫自己决不重蹈父亲的覆辙,他把一句“性格决定命运”的名言,用醒目的大字体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