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希对谢有盼这个学生颇有好感。他发现谢有盼是一个喜欢思考并很有想法的学生,虽然谢有盼看上去总是神情阴郁,眼睛背后却似乎藏着一股呼之欲出的火焰,透出一种坚强的信念,更透出一种暗藏的野心。这个学生在人前总是显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上课时目光游移,可白希知道他不会漏掉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他平时少言寡语,可只要一站起来,无论提问还是答问都往往一语中的,而且这小子关注的知识已经大大突破了教科书的范围,特别在历史课上。这样的学生在县中学里可不多见,白希还特地在教务处了解了他的一些背景,深有惜才之意。
“问得好!谢有盼同学能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真不简单!学历史就需要这样多思考,多质疑,多总结。不过我首先要告诉你们,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只有不同的答案,没有正确的答案!所以我的回答并非定论,仅为我的一家之言,同学们都只能作为参考。”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几乎很难界定其内涵和外延……隋唐时期,中国国势强盛,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带来了人们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繁荣;而同时期的西欧才刚刚过渡到封建社会,还处于愚昧保守、思想僵化呆滞的状态,老百姓还在穿麻袋片子。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的大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中华文化逐渐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中华文化对东边的朝鲜、日本,西边的古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特别是唐朝,朝廷在政治上十分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政策,四海归附,唐都长安当时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深受各国的尊重,中华文化威仪四方。”
“中国版图很大,但却曾屡遭外族外国的侵略,这是事实。但是这个问题不能直接归责于中国文化。一方面,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深厚并不必然带来国家的强大,而强大的国家并不必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大国不一定强,强国不一定大,这跟大自然里最富于攻击性的动物往往个头并不大是一样的道理,比如狼,老虎,豹子等等,倒是大象和牛、马都比他们大,可性格温和。比起曾经侵略我们的外族外国来说,中国可谓大得无边,大得什么都不缺,以至于法国大哲学家罗素曾这样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也有侵略外族的历史,但总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