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晕倒,旁边人扶起来时,发觉她竟变成了另一个女子,面容完全不同。而那个女子醒来后,自称姓费,叫香娥,家住在酸枣门外,父亲是个竹木匠人。人们找到费家,那家果然有个女儿叫香娥,在后院忽然不见了,家里人正在四处找寻。人们让费老儿夫妇见了那女子,果然是他家女儿香娥……
张太羽听了,全然不信,但看那邻人又绝不是在说谎。他本已断了尘念,但邻人走后,再也静不下心来。又听邻人说自己儿子万儿已近四岁,生得十分乖巧,现在只跟着祖母蓝氏,祖孙两个艰难过活。张太羽思前想后,终于还是决定下山,回家看看。
汴河大街景致依旧,赵太丞医铺、四格井、刘家沉香、孙羊店……沿路不少人,就算不相识,也都面熟。他却觉得如同异乡陌路,脚踩在硬实平整的地面上,都有些虚浮不实之感。
一阵油盐烹肉的香气从孙羊店传出,这气味他也很熟悉,当年田产家业还在,又未婚娶,他常和朋友在这里相聚,旋煎羊、乳炊羊、虚汁垂丝羊头、糟羊蹄、羊脂韭饼……他已经茹素两年多,想起这些菜,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刚走到十字街心,右边传来一阵笑声,扭头一看,是一对中年夫妻、一对年轻男女,围着一个幼儿说笑。张太羽隐约看到那中年男子脸上斜长一道伤疤,他记起来,那人叫赵不尤,京城“五绝”之一的“讼绝”,常日在街角那凉棚下,替人写讼状。因脸上有道刀疤,人都唤他“疤面判官”。
见赵不尤一家如此和乐,张太羽心潮一荡,不由得念起妻子阿慈。想起新婚时,站在门边偷看阿慈梳妆,镜子里映出阿慈那秀逸面庞,如一朵素兰……正在出神,肩膀猛然被人拍了一把,惊得他一颤,扭头一看,是师兄顾太清。
“师兄?”
“太羽,你什么时候回京的?”
顾太清仍然白胖丰润,道服鲜洁,发髻上横插一根乌亮的犀角簪。相形之下,张太羽道袍弊旧,面容焦枯。但让他惭愧的并非衣冠形貌,而是心——我一心求道,却焦心苦形;他满心俗欲,何以能如此自在?
顾太清并没有觉察他的心思:“太好了,我正要找你!上回没能让你如愿,师兄一直过意不去,这回真正到了好时候,你再信我一回,富和贵,一样都不会少了你的。对了,你这是要回家?”
“哦?嗯。”张太羽忙回过神,点点头。
“今天我不能跟你多讲,过两天去你家中寻你。眼下我得赶紧去接教主——”
“教主?!”
“正是。”
“教主不是早已仙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