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笑了笑:“也怪我说话不知检束,激恼了他们。”
“错不在你。当仁不让于师,开诚才能布公。朋友之间,正当如此。遮遮掩掩,你好我好,又有什么趣?”
宋齐愈笑了笑,没有答言。
赵不尤却一阵慨叹。天下最悲者,并非小人战胜君子,而是君子与君子相争,两败俱伤,让小人得利。就像当年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本是知己之交,同为天下士人领袖。但自从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两人从此势同水火,反目成敌。并引发之后几十年党争,各派之间互不相容,彼此争斗,只有蔡京等人从容周旋其间,最终将所有旧党全都列为奸党,一举除尽……
他叹了口气,回到正题:“我今天来,要问你两件事。第一件,简庄兄等人恼怒于你,不仅是为那场论战,还由于一个人……”
“什么人 ?”
“蔡京。”
“蔡京?”宋齐愈愣了一下,半晌,似乎明白过来,低声道,“恐怕是那件事……”
“什么事?他们猜疑你阿附蔡京,但我相信齐愈绝不是这样的人。”
宋齐愈又苦笑了一下:“这件事其实是由于郑敦,其间还有些不便,不尤兄暂时不要告诉他。”
赵不尤点了点头。
宋齐愈才开口言道:“我去蔡府,是为了见郑敦的母亲……”
几个月前,一个妇人偷偷找到宋齐愈,说自己姓何,是郑敦的亲生母亲。宋齐愈很是纳闷,据郑敦言,他三岁多时亲生母亲就已病逝。那妇人流着泪慢慢讲道——
郑敦的祖父郑侠当年私献《流民图》,神宗皇帝因此罢停了新法,之后,新党重新得势,立即开始反击报复,郑侠首当其冲,被贬谪到岭南。当时郑敦的父亲郑言年纪还小,被同族一位伯父收养成人,后来娶了妻子何氏,生下郑敦,郑言不久考中武学,被派去了边地。何氏母子仍留在那位伯父家中。
那位伯父虽然年事已高,却被何氏容色所迷,背着人时时做出些不堪举动,何氏不敢声张,只能尽力躲着。郑敦三岁时,他父亲轮戍回来休假,那位伯父竟反说何氏不守妇道勾引他。郑言自幼感戴伯父收养之恩,立即休了何氏,撵走了她。何氏父兄都嫌她败坏名节,不许她进门,何氏只得四处流离。后来流落到京师,在蔡京府中谋了个厨役。
她始终念着郑敦,四处打问,得知郑敦在京城太学,她不敢贸然相见,只愿能不时见儿子一面,只是蔡府门规严厉,不能随意出入走动。她打问到宋齐愈是郑敦挚友,才偷空出来央告他,求他带郑敦到蔡府附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