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营地时的照片。
正因此,他们共同分享小象们今日还报在理查德与李身上的爱意,也正因此,在感动过后,他们也得出了和理查德与李一样的结论:
雏鹰长大了,即使是保护绳,也不宜再拉了。
于是,在这场差点把半片树林冲塌的暴风雨之后,营地对象群的跟踪频率迅速下降,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的近距离陪伴变成了一周次的检查,然后又变成了临时起意的、没有规律的拜访。
人类释放出来的信号是鲜明的。
在最初的困惑过后,二代象群迅速意识到了“追踪者”的缺席,意识到了人类正在把定位从“父母”向“老朋友”转移,从“卫兵”向“后援”转移,顺理成章地,它们也跟着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理查德第一个注意到了象群的“异动”。
这天他开着车去拜访象群,甫一抓起望远镜,就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当象群穿过林地、走入草甸时,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就好像一盒原本按顺序排列好的彩色蜡笔忽然被摆到了错误的格子。
一个认知随后击中了他——
象群的队形变得没有那么随意了。
几年过去,队伍里最脆弱的小象也已经长得足够敦实,可以凭借体重和狮群周旋一小会儿,拖到增援抵达,因此象群在活动时往往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感,作为警戒者的成员也不那么恪守岗位。
但是现在嘛……
“我看到达达拿鼻子‘抽’了赞塔和阿蒂拉的屁股,”理查德在那天下午的茶话会里对同事们赌咒发誓,“老天,她简直像个拿着卷尺的监工!”
“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惊讶?”
李想了想几头母象的性格,摊开手掌。
亚贾伊拉容易被其实不能对象群构成威胁的小动物引走注意力,从而错过一些本该被察觉到的危险信号,当然会成为训斥的主要接受对象;赞塔这两年有些不服管教,阿蒂拉则是太喜欢粘在头象周围,常常忘了自己身上还肩负着放哨的重任,当然会成为“物理劝说”的主要接受对象。
但达达那么严格,确实还是第一次。
于是他又说:“大概是孩子们也知道我们不再紧跟了,而且卡拉象群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所以想要定下来一种更安全的队形。这是好事,它们的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吧?”
他的话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同。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去拜访象群的保育员们观察到了这一队形的逐渐稳固,强壮的亚成年们分散开来,扩大警戒范围,增强危机缓冲,如果从高空俯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