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姚远又问:“今天不是开全体大会么?就这么几个人?”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我们制片部很风光的,后来走的走,退的退,就这几位还是廖先生亲自挽留的,新人也招不来…说起来,你是长凤新今年唯一一个新人啊!”
孙乐叹道。
长凤新,指香港三家左派电影公司,长城、凤凰、新联。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批内地电影人南下,开拓了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多采取师徒制,一代传一代,这为港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直接造就了8090年代的黄金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派了一批电影人驻扎港岛,因为香港是一个对外窗口,需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批人成立了几家公司,即左派电影,在60年代达到鼎盛,当时香港有国语片四大公司:长城、凤凰、邵氏、电懋;有粤语片四大公司,新联、中联、光艺、华侨。
左派占其三,实力可见一斑。
长城主要拍社会写实类的国语片,凤凰主要拍喜剧国语片,新联则是走粤语片市场。
后来搞运动时期,上有港英政府的苛刻审查和迫害,下有以“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总会”为代表的右派电影围追堵截,外部还有台湾禁令,举步维艰。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大陆,长凤新被认为是“执行文艺黑线的产物,在港澳及海外大量放毒”,所有人员都要分批到国内学习,创作上要求以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为主,院线必须放映《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
这导致创作萎靡,人才流失,将市场拱手让人,前期积累的1000万盈余也变成了亏损。
等运动结束了,香港电影早已翻天覆地,李小龙横空出世又迅速殒落,许冠文加冕第一代喜剧之王,邵氏、嘉禾双雄争霸,商业价值占据主导。
左派公司建立的优势消耗殆尽,这两年也拍了几部片,票房都是倒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