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期间,巴黎的计算机专家也在抓紧时间写程序,不过据说遇到了困难, 于?是计算机专家也出去旅游了两周。大学教授有一点好处就是跟着学生放假,教授们也会趁假期出去旅游、访友、交流,跟同行们一起搞搞脑子。她无法?控制计算机专家的脑子, 也不可能把专家按在电脑前?面?敲代码,只能随他去了。
搞学术是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 要求对方在限定时间内一定交货不现实,只能说尽量催促吧。她出钱,导师出力,隔三差五的问问计算机专家进?行到哪一步了。专家不会消极怠工,毕竟必须写出有用的程序他才能收到酬劳,他不会跟钱过不去。
于?是她现在只能空手?来普林斯顿。
也没什么,没有孪生素数,还可以?有梅森素数问题的一些进?展。
自从去年在慕尼黑当场纠错之后,贝菲尔德教授很快便邀请康妙玟参加他的课题小组,远程参与寻找下一个梅森素数的“游戏”;戈雅克教授也让她加入了自己的课题小组,什么方向都搞一点,看她喜欢哪些问题。
这有点像“碰运气”,全看她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康妙玟有时候会想,以?前?听说的那些“学术霸凌”怎么她都没有遇到的?她真?的很幸运呢,从来没有遇到过糟心的事儿,教授和?导师们都很看好她,都恨不得她明天就能出成?绩。高师跟别的欧美大学不一样,有点像是中国大学,研究生需要考试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被录取,高师教授们抢学生也是很拼的,人人都想抢优秀学生。
都说导师提携学生,反过来被有出息的学生提携,也是业界佳话,相辅相成?。不然为什么康奈尔教授一直想让她去普林斯顿呢?
她对梅森素数感兴趣,也是因为“周氏猜测”,数学史上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的名字,中国的数学成?就显得很少,能以?自己的姓命名一个定理、一个猜想,那是多么的骄傲!身为中国人,她为自己的同胞感到骄傲!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拥有这种用自己的姓命名定理或是猜想的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少的,除非某一天人类社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再一次的知识大爆炸时期。
数学与人类科技进?步紧密相连,但也有许多问题跟人类的科技与生活毫无关联,梅森素数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因为无用才令人深深为之着迷吗?显然不是。
而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希尔伯特几十年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家如?此执着的“秘密”,数学家寻求的是“求知”,其他领域的科学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