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贞观十年的七月份,距离李承乾来到海州已有三个多月。
而李承乾也在两个月前离开了海州,回长安继续去完成自己的深造。
而早在三个月前就决定要来海州的李世民,直到现在才终于踏上了海州的土地。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李世民就出发了。
但皇帝出来一趟不容易,总不能为了赶路而赶路,大好的江山,总要视察一番的。
于是,中间李世民在各地都停留了一阵,在洛州停留了五天,用于视察各地,其他大小县城也多多少少的听了一天或者两天。
自从登基以后,李世民也很少离开长安,这一次出行反倒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虽然纸面数据李世民一直都很清楚,但有些东西从纸面上是看不到结果的,只有当你亲自站在这里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所带来的震撼。
走在平稳的长洛新官道上,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没有尘土飞扬。
李世民虽然没有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但是在路过某处的时候,还是能看到聚集在一处的大量人群。
几乎每隔一段就能看到这种场景。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皇帝车队前行,前面是有禁军开路的,所有出现在这一段的人,都需要进行临时管控,什么时候皇帝过去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走。
所以这一路上李世民走的是专用道,除了他的车队和护卫以外,没有任何商业队伍。
但是单从这些商队聚集频率来看,李世民也能看到大唐商业正在迅速发展的前景。
更不要说在潼关的时候,李世民还查看了潼关的入关记录,平均每天都要有不下于四五百支商队进出潼关。
出了洛州再往东,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没有了,因为新官道就到这里。
从水泥路上下来,让李世民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一路上李世民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但看到海州似乎并不属于洛州的商业,李世民却不由的皱眉道:“这里为何会有如此繁华的商业?”
“陛下,这里的商业并不像您看到的那般繁华,与长安和洛州相比,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前来迎接的海州都督连忙解释道。
“哦?有何不同?”李世民倒是有些好奇,遍地都是店铺,虽然目前来看人并不多,但若是没有客源,这些人在这里开店干什么?有钱烧的?
“陛下,海州的主要经济来源便是对外商品的输出,所有前往半岛,耽罗州以及东州的船队都会选择这里作为停靠地,对于商人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