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老大爷瞥了一眼手里的红梅烟,悄悄揣进口袋里,将门打开:“进来吧,外头冷。”
“谢谢叔。”宋书玉笑得眉眼弯弯,一脸感激,进门后,又乐呵呵地说,“叔,咱刺绣厂的待遇就是好,门卫室这么大,还烧着炭,进来就跟春天到了似的,真暖和。”
老大爷骄傲地扬起下巴:“那可不,咱们刺绣厂可是创汇单位,效益好,待遇那也是杠杠的。”
“是啊,难怪大家都说这刺绣厂啊是县里一等一的好单位,人人挤破头都想进来。”宋书玉笑容真挚地夸赞。
老大爷听了警惕地看着她:“闺女,你要是想进刺绣厂我可帮不上忙,咱刺绣厂现在也没招工名额。”
他只收了一包烟,可给她办不成这么大的事。
宋书玉笑了:“叔,我又不会刺绣,就是有招工名额,我也考不上啊。我今天来啊,是想请人帮我看看这块刺绣怎么样,要不叔您先帮我过目一下。您天天跟刺绣打交道,这眼光肯定比大多数人强。”
听说只是看看刺绣,老大爷松了口:“成,给我瞅瞅。”
宋书玉将那副“喜鹊报喜”刺绣拿了出来,小心地铺在桌子上:“叔,您看这副刺绣怎么样?”
老大爷就是一个看门的,哪懂这个啊,但他好面子,咳了一声,一板一眼地说:“挺不错的,你从哪儿来的?”
这刺绣都没裱起来,看布料也很新,估计是最近绣的。
宋书玉也不瞒他:“冬天在家没事,我奶奶绣的。她今年五十多了,我爷爷和爸爸都走得早,她年轻时吃了不少苦,身体不是很好,天天上工我怕她吃不消。让她在家里吧,她又闲不住,所以我想给她找点轻省的活做,打发时间,一个月要是能挣个两三块,她心里也开心。所以我就来咱们刺绣厂问问,我奶奶这刺绣成不成,能不能卖出去。”
这年月很多人都还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有闲钱买什么刺绣,尤其是秋平县是个小地方,有钱人不多,要是放到省城估计还比较好找。
但老大爷看她一片孝心,又拿了她的好处,不好一口拒绝:“这得打听打听才知道。”
宋书玉眼睛发亮,又掏出一包烟,塞给老大爷:“叔,我奶奶年纪大了,下地干活,尤其是农忙的时候,回来腰都直不起。可惜我这当孙女的没什么本事,叔,您就帮帮忙吧。”
老大爷被她磨得没辙,哎呀呀地说:“你这闺女可真孝顺,不是叔不想帮你,实在是叔也不认识这方面的人。”
现在都是统购统销,即便私底下有黑市,那走俏的也是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