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外面那个坝子怎么样?地方宽敞平坦。”
宋书玉摇头:“不,就建在咱们一队,刘旺家外面的那块地,挨着马路边上的。”
挨着马路,意味着交通更便利,而且这也是通往县城的县道。等以后大力发展基建了,这条路也会被修成水泥路。当然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他们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好。”宋建国没有反对。
下工后,他叫了施明、李双全和赵淑芬,去他家里讨论这事。
施明此前隐隐听到了一些风声,李双全和赵淑芬完全不知情,这会儿听说要在他们队里建厂,两人都惊呆了。震惊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喜悦:“宋书记,咱们这个服装厂规模多大?招多少人?都是从咱们大队招吧?上面准备拨多少款?”
宋书玉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没有拨款,公社唯一能支持我们的就是砖瓦窑的砖瓦可以赊账,年底再结。其他的,只能靠咱们自己。”
这也太难了吧。
李双全和赵淑芬很是错愕,脸上的笑容垮了下来。
“什么都没有,能行吗?”两人很是担忧。
宋建国说:“上面要什么都准备好了,给钱给设备给技术,这种好事还能轮到咱们头上吗?至少咱们现在有这个机会。”
这倒是,两人收起失落,大家一起讨论相关的事宜。
一直到天黑,宋书玉才回家。
刘桂芝已经做好了饭,见她回来,问道:“怎么去那么久?赶紧洗手吃饭,一会儿菜都要凉了。”
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宋书玉宣布了这事。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惊呆了:“你,你要弄服装厂?这,书玉,咱们现在这样做点小买卖,挣点钱日子也挺好的,要不还是算了吧。”
两人都觉得这事责任太大了,而且以后宋书玉肯定会比现在更忙,更辛苦。
她们心疼宋书玉,而且也没太大的物质欲,觉得钱够花就行了。现在家里已经攒了不少钱,到了冬天,重新把房子修一修,再给宋书玉说个好对象,平平稳稳过一辈子,比啥都强。
宋书玉拿出协议说:“晚了,我已经跟公社签了协议,不能说撂挑子不干了。”
“你这孩子主意也太大了,都不跟我们商量商量。”刘桂芝抱怨。
谢铮连忙劝慰她:“阿姨,书玉这么能干,她应该有更大的舞台,而不是天天在家踩缝纫机,从早忙到晚。您要相信她,我觉得她一定可以的,以后咱们家就要出个宋厂长了,就是爷爷和叔叔在地下,也会替书玉自豪的。”
“你就惯着她吧,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