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只是我才小学毕业,文化水平恐怕不够。”
周群英表示遗憾:“小宋这么聪明能干的姑娘怎么就没多念几年的书呢。如果我们要衣服的话,什么时候能交货?”
“如果要同样眼色、款式的,那得等一周左右,我们厂子里现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那仓库里倒是有很多,不过我建议还是选同样款式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在衣服上印上钢铁厂的名字。”
这就有点像厂服了,统一的款式和布料。
周群英详细地跟宋书玉谈了半个多小时,最终将事情定了下来,还收到了一笔定金。
钢铁厂要六百件衣服,其中男装五百件,女装一百件,因为钢铁厂主要是以男职工为主。
谈完这事后,宋书玉出来又被婶子们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她怎么样。
宋书玉笑眯眯地说:“成了,婶子们就等好消息就是。那天我们还会拉一批衣服过来,大人小孩的都有,有外面穿的外套,也有背心,全都不要票,大家要是有意向,那天可以多购买一两件自己喜欢的。”
难得来一趟,当然要效益最大化了。
钢铁厂的职工们发了衣服,他们的家属还没发呢。
大家听说这事果然都很高兴,还有人询问宋书玉这次带的两件衣服卖不卖。
宋书玉当然说卖,不卖带回去干什么?
两件衣服卖了之后,她趁机询问婶子们有没有票,可以买一些票。
最后宋书玉花了四十多块钱买了一堆的票据,其中就包括了十九张工业券。
果然,还是这些厂子里的职工富裕,只要他们人够多,什么样的票据都能凑齐。
宋书玉拿着票和新的订单美滋滋地骑着车回去,到公社的时候正好碰上鲁斌。
宋书玉连忙叫住了他:“鲁斌。”
鲁斌跑过来,乐呵呵地说:“书玉姐,你这又去县里了?”
“有点事,对了,鲁斌上次买缝纫机的工业券是阿铮从你这拿的吧,这券不好弄,你们家一年也没多少,我不能白拿你的。正好这次去县里换了一些,我给你,一共是八张对吧?”宋书玉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券。
鲁斌有些尴尬,连忙摆手:“那个,书玉姐,不用了,不用了……”
“这怎么行,你们家的工业券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拿着。”宋书玉数了八张工业券塞给鲁斌。
鲁斌说什么都不肯收:“不行,不行,书玉姐,我真不能要。”
宋书玉不解地看着他:“为什么?你就算现在不用,也可以送人啊。”
鲁斌见她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