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点狐疑,还是不敢信实的样子。
无奈何之间,雍正也只好请自家姨母出面,帮着解释一一。
淑宁这才知道自己闹腾出了怎样的乌龙,连忙端着已经准备好的绿豆糕往太后寝殿:“怪我怪我,这事儿都怪我。是前头夫君生病,让我心有余悸了。所以杯弓蛇影之间,又念着太后的种种照顾,想要略作报答。没想到,紧张太过,让姐姐你误会了去。”
“真的?”太后还是有些怀疑地问。
“真的真的,我发誓。”淑宁一脸虔诚地举手:“若我今日之言有半分虚假,就让我们阿大人这辈子都无法告老成功。活一百岁,就给大清效劳一百岁。”
如此重誓一出,太后这悬到嗓子眼儿的心立即就回到了原处。
毕竟,她是知道自家妹夫多盼着能告老成功,带着妹妹一道去游历天下的。
为此,还效仿当年上宋高宗赵构给岳父连下十一道金牌事。足足准备了十一张告老折子,好说歹说,才勉强拖到皇后的封后大典。
提起这茬来雍正就万分无奈:“我从来敬重姨父人品,欣赏他能力。无奈他老人家去意坚决,我这当外甥的也不好强留。毕竟姨父十几岁当上一等侍卫,兢兢业业数十年,从没有丝毫懈怠。算算,也是为了大清天下,奉献一生。如今已过天命,就想告老,过几天悠闲自在的日子,当外甥的,又怎忍心不予成全?我都盘算好了,姨夫若依然坚决,再来请辞,我就遵守前言。”
可如今,他老人家都偃旗息鼓了,他这当外甥的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及啊!
毕竟九门提督关系重大,非帝王腹心而不可任也。
再加上其职位事多且杂,既要有足够身份弹压,又得具备出众的办事能力。他养母的弟弟隆科多一直有心此位,可……
忆及康熙末年,整个佟佳氏在公推太子事上的所作所为,雍正便有些不喜。
觉得隆科多舅舅能力虽然有,但忠心绝不及姨父。
虎头表弟倒是忠心与能力皆不缺,可在康熙年间,人家就已经是领侍卫内大臣了。官居一品,再任九门提督,多少有些……
原本在恩封上,他就有些中规中矩,只给舅舅跟岳父家中一边一个一等承恩公。
可架不住姨母家几个表弟都太过出类拔萃,自己就立下好大功劳。
连虎宵那个全科书院前前后后的,不知道给他输送了多少基层人才。让他的一些执政理念能够准确地传达到地方,也让大清多了许许多多专精人才。别的不说,就在火器与船只上的重大改进,便足以功在当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