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奖项,最终还给影视圈增添了一位极具天赋的编剧。
《圣咏》获奖后不久,27岁的季屿恒收到了国内知名导演温磊的个人工作室的签约邀请。
季屿恒稍微一想,便知道是靳明推荐了自己。
在影视圈里,温磊这个名字无人不晓。
凡是温磊用过的演员,无一例外都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其中还不乏影帝和影后。同时,温磊也是电影学院的特聘教授。而圈里人都知道,靳明是温磊最为满意的学生。
背靠温磊,靳明的人脉关系可想而知,凡是跟温磊有过接触的监制、编剧、演员,都会卖给他个面子。
作为制片人,李主任很看重影片的商业性,但他也十分欣赏靳明的才华,所以在看到《圣咏》的剧本后,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靳明。
如果季屿恒同意签约,这意味着,凭借靳明的人脉,他写过的那些被堆放在角落里吃灰的剧本或许将有机会得见天日。
但令靳明感到惊讶的是,季屿恒以不擅长团队工作为由,婉拒了签约的邀请。
季屿恒是个完美主义者,在细节上的较真和高标准常常让他无法相信他人,也很难对他人的工作感到满意。在大学时他就不怎么参与团队合作,常常大包大揽地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便习惯了独自负重前行。
所以季屿恒十分厌烦那种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工作环境,根本就没有进入影视圈的打算。
然而靳明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一有空就去找季屿恒吃饭聊天,把自己看过的各种小说、故事拿来和他一起讨论,问他有没有在改编上的建议。
靳明擅长用视听结合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季屿恒擅长用文字描绘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两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在同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上,也会选择不同的侧面来展开。有时,靳明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总能让季屿恒有所启发。
两人之间的交往潜移默化、细水长流。
渐渐地,季屿恒发现,靳明的脑子里也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而且他从那些想法中看到了这个年轻导演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善意。
许久之后,季屿恒终于认定靳明是个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人,开始尝试着向他表达自己的内心。
得过一次最佳编剧奖后,季屿恒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带着不同的目的尝试着接近他。
但他对那些人都没什么兴趣,他只想写好自己的故事。
相比于赚钱,他更想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功成名就从来都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