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手里拿着一本书,想来是等他时用来消磨时间看的。公主的东西每一样都是精致的,就连坐在身下的软垫,都是用兔毛织的。
宋也川的坐姿很拘谨,或许他从来都不是放旷的人。马车辘辘地行动起来,他便端正笔直地坐着,连视线都不曾摇动分毫。马车里燃着一盏六合琉璃灯,火苗一下一下地跳动着,照在他空濛的眼睛里,在如此明亮的灯火中,他的眼睛像好看的琉璃珠子。
“殿下请说是哪一章。”
温昭明其实并不喜欢看这些文绉绉的书,可既然想把宋也川骗进来,她只能出此下策。她漫不经心地翻开一页,指着标题说:“这一章。”
宋也川的目光落在书页上看了一眼题目,随后收回目光:“这一章讲的是昔日楚庄王问一个会相面的人,为什么他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的性格。他说他并非擅长相面,而是通过此人结交的朋友推测出他本人的品性。以此来规戒人君,亲贤臣远小人。”
“那你说,”温昭明托着腮问,“我皇父身边,到底是贤臣多,还是小人多?”
“殿下,”宋也川抬起眼睛静静地看着她,“我只为殿下讲解书中典故,却不可妄谈国事。殿下是公主,多听国事并没有好处。”
大梁国并不喜欢公主参政,前一朝时少帝年幼,有一位夷陵公主与驸马一道把持朝政,被少帝视为眼中钉多年,在亲政后,驸马被处以极刑,公主贬为庶人,死于幽禁之中。因而明帝登基后,三个女儿都没有学过太多和政治相关的东西,年长的公主成婚后,驸马也只许领五品之下的闲职。
温昭明知道在父皇心中,公主们参政是大忌。可若她始终远离政治,便会如同几个姐姐一般被父皇随意的指婚。温昭明并不想嫁人,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兄长们政治博弈的尺码,不管是联姻给哪个世家,还是嫁与外藩和亲,这种性命不由自己左右的感觉会让她感觉非常的不安。
她意兴阑珊地想着,宋也川却对着她拱手:“书中的内容也川已经讲完了,还请公主让车马停下,也川随车步行即可。”
温昭明啧了一声:“急什么,我还没问完呢。”而后随手又指了另一页:“这篇。”
知道她没有认真听,宋也川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情绪,顺着她纤纤玉指指向的地方,他继续温声说:“赵国有一名叫赵鞅的君王,有一位名叫周舍的大臣每日带着笔墨记录赵鞅的一言一行。后来周舍病故,在一次宴会上,赵鞅痛哭说自从周舍死后,再也没有人如他一般规劝自己的言行了。”
听着他温润的声音,温昭明的思绪又飘得远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