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分秒必争,完全抛开工作的行为听起来不切实际,但其实只要愿意排排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
更何况她已经欠殷照那么多顿饭。
就像殷宁熟悉殷照的口味,殷照也熟悉她的。他根本不用打电话问她选什么,就自觉地安排好一切。
包子汤汁意外的轻盈,不像很多店做出来的总有股油腻味。殷宁吃了一个,感觉意外。
“这是哪家啊?”
殷照抬头瞥她,眼神里似乎在说,讲了你也不知道在哪。
“问问嘛。”殷宁又说。
“新开的。”殷照回答,“上海那边来的厨子,你之前不是说过想吃。”
他吃得惯路边摊,殷宁却不行。从小到大,顿顿享用的都是世界各地顶级厨师的手艺,哪怕飞机餐都要套个“米其林”的名号,嘴刁得很,他特意去餐厅给她打包——骑的共享单车。
一屉不过四个包子,比这车都贵,讲究个该省省、该花花。
这些店平时不对外开放,隐匿在城市的偏僻角落,只有常客才知道位置。
以前还摆架子,说外送影响食材口感,只允许客人到店品尝,近年来被同行各式各样的贴心服务连环打击,为求生计不得不做出妥协,摘下高帽。
与殷照吃饭的殷宁倒很有股英式老钱那味道,尽管按照现实,她应该是新到甚至会被啐成“暴发户”的newmoney。
只是她坐在外表老旧、内在装修昂贵的小户型里,与他慢条斯理吃早饭的样子,与哪怕天塌下来也必须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享受一杯上好红茶的感觉实在神似。
然而结束这顿饭,回到深宁灯火通明的大楼,她又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殷宁。
司机的电话打进殷照手机,他该去上补习课。
周末的补习是一对一,但殷宁不让老师到家里。
她常年不在,哪怕装摄像头都没时间看,虽是男孩也有安全隐患,所以都是送到机构去。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的公开场合,能避免许多问题,更有学习的氛围。
之前家长会讨论过的那几个难点,殷宁连同殷照的试卷照片一起发给老师,他们制定了全新的专项训练计划,从这周开始。
“你下次月考是什么时候?”殷宁问。
“还有一阵。”殷照回答。
这个时期每周都会有小考,不过月考的出题范围广,更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具体情况还是以月考成绩为准。
她颔首:“那还好,有时间学,加油哦。”
鼓励的话令他也微笑:“嗯。”
趁殷照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