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章庭走进屋内,朝赵学士问好。
赵学士是典型的文人,他对董章庭此时的姿态和样貌非常喜欢。温和的招呼他到身边坐下,并且和西平伯开玩笑道:“董兄,你竟然生得出这般俊秀少年,也不带出来让我们瞧瞧。”
西平伯道:“这孩子腼腆不爱出门,我和夫人心疼孩子,就纵着他在府内呆着。”
赵学士笑了笑,没有追问下去。
西平伯夫人适时说道:“时辰也不早了,赵学士不如出道题,考考这两孩子。”
“对对对,我竟是差点忘了。之前看天赐,四书五经基本已经通读一轮,并且颇有感悟。料想章庭进度也差不多。不如你二人便从中选一句喜欢的句子写一篇文章吧。”赵学士拊掌笑道。
赵学士话一出,董天赐得意的看了一眼董庭章。
金玉其外又如何,不过是败絮其中。自己幼承庭训,定能让董章庭这个四书五经都没读顺的粗鄙之徒漏出真面目。
到时候赵学士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值得夸赞的那一个。
董章庭对董天赐的挑衅视若无睹,平静的来到早已经准备好的书案前研墨。
前世的董章庭在十四岁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导,四书五经几乎都读不顺。再加上那时候心情惶恐又迷茫,自然表现极差。
赵学士看到他时,眉头直接簇起,听他磕磕绊绊的念了一篇《孟子》里的第一章 ,便让他下去了。
如今重来一次,他竟然提出了新的考核方式。
董章庭突然想起前世最后几年遇到的一个人,她曾经笑道:“读书人大多挺看脸的,只要你长得好,再多几分气质,他们就会觉得你和他们一样,颇有才气。”
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不知道是不是想起那个人,重生以来有些焦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一个个文字行云流水的出现在素白的纸上,构成一页页优美的文章。
董天赐率先完成,他拿起文章恭敬的交到赵学士手中。
赵学士看了眼董章庭,见他还在写。低头品鉴起董天赐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以《论语》中的“好(hào)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为主题,引申出的一篇文章。
赵学士看完之后,赞叹道:“天赐这篇文章,足见根基踏实,涉猎甚广。文中各处论据皆有典可查,更兼文字优美质朴,董家今年怕是要有一位十二岁的秀才郎了。”
此话一出,西平伯夫妻差点压不住心中的喜意,心知让董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