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温明曦干的活儿, 照顾妹妹, 洗衣做饭, 特别乖巧。
后来读到初中,赶上运动,学校停课,号召上山下乡。
黎家为了让黎文静毕业有个好去处,又舍不得她下乡, 便把黎文娴推去插队。
所以黎文娴是初中都没念完,就来了小林庄插队。
刚来时,小林庄的条件很不好,连知青宿舍都是来了之后搭建的, 一开始,是一个大通铺挤了十几个人。
男的挤一边, 女同志睡一边。
后来新房子搭建好了, 才分开住的。
从前两年开始, 陆陆续续就有知青回城。
但是回城不容易, 名额有限, 并不是谁都能回去的, 来的时候简单, 提着包袱就给送来了,但现在户口都迁到这里,要移回去就比较难了。
小林庄这个知青点离开的人还不算多, 就黎文娴知道的, 公社里那些大城市来的知青, 就走了不少。
有人命好,直接升大学,风风光光地走,有人去参军,这条路一般人走不了,还有些高丨干丨子丨弟,也不乏走捷径回去的。
剩下的知青,有条子的拿条子,有病退的办病退,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过完春节,北大荒还很冷,还没到农忙时节,屋里的知青都围在火炉子旁边烤热乎。
宿舍的炉子还是当初大家一起搭造的,砌出来又美观又好烧,隔壁男知青的宿舍,砌出来也好烧,就是没这个好看。
后来他们砌炉子,都喊她们去。
女知青宿舍原来有六个人,现在走了三个,一个回沪市,两个回金城,只剩下三个还在这里。
初四这天早上,三人围在炉子边烤火,门外就有人在大喊,“小君小君!我们可以回去了,批下来了!”
小君一听,开心得手抖,搪瓷缸子里的水撒了一地。
谢必胜穿着蓝色的棉大裤棉大衣,手里扬着一封信,推开门进来,跑到炉子边烤火,“刚刚忘记戴手套,手都要冻僵了。”
谢必胜是隔壁生产队的男知青,和小君是在干活时认识的,刚打了结婚证不久,是组织上允许的夫妻,但还没住到一起。
两人都是北城人,当初也算是一见钟情。
“真的吗?我们可以回去了吗!”小君激动得热泪盈眶。
“真的!千真万确!我们可以回去了!”
小君有家里寄过来的病退证明,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反正成功让组织批准了。
而谢必胜家里没小君能耐,搞不到证明,是自己在诊断证明做了手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