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不是上佳,投资就要相应增加。”
“小吴,要想规模化、产业化,投资不是一两千万的事,要几亿甚至几十亿。”柯凡良不无遗憾道:“小吴,说实话,像我搞科研的人,也想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创造出现实的效益。只是贵县的经济恐怕没有能力支撑这么大的投资吧。”
“柯教授,资金你不用担心。”
“资金来源我听小姜说了,不过,海洋养殖是很有风险的投资,那家公司愿意冒着风险先期垫付巨资给老百姓搞养殖?这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啊,我认为不太可能。”
“柯教授,确切说,不是公司,而是东南亚的一个财团。”吴越端起茶杯,“当然,最有钱的人也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投资海洋养殖尽管收益可以,但哪里有投资其他方面来的轻松,来的迅?他们肯来,完全是看在我个人的面子上,所以,我说没问题就绝对没问题。”
“哦,这层因素啊。”柯凡良似乎有些动摇了。
“柯教授,我可以要求财团先行拨出五百万,给你建造实验室。”
吴越这一句,让柯凡良心荡神迷:五百万的投资的独立实验室,那是他追求了一辈子却无法实现的梦想。
“小吴,真可以先造一个实验室?”柯凡良歪着脑袋看着吴越,科学家的纯真表露无遗。
吴越很肯定道:“只有实验室试验成功,养殖的风险才会减少。只要柯教授同意,明天就可以开始建造。”
柯凡良捏紧了拳头,敲了敲餐桌,“好小吴,我跟院领导说一声,明天就跟你去滨海。”
“柯教授,还有人想去呢。”姜文清过来凑趣,“徐阿姨说了,她也准备去咱滨海散散心。”
紫色大衣的徐老太太大大方方的拍拍柯凡良,“老柯,听说你也去滨海?”
柯教授第二春到了,咱们不能当电灯泡。吴越给姜文清使了个眼色,两人偷笑着出了早餐厅。
……………………………………………………………………………………………
养殖业的投资,其实都是吴越私人的钱,不过借了他海外公司的名义来投资。既然是自己的钱,当然要多少就用多少,要它何时到就何时到。
柯教授的实验室已在选址中,姜文清天天陪着他在海边转。
工业园区征地的批文在未来岳父张中山的关照下,一路绿灯,张省长私下还有指示:滨海的事特事特办,可以边开工边等批文。
元亨公司是第一个进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建造电缆厂厂房的同时,小型火力电厂也开始打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