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灵的人才不会迷失自我。
真正心灵的人可以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与冥想中,其乐无穷,剧场,游乐,消遣并不能使愚人免掉烦恼。聪明人懂得如何用知识使心灵充实,愚人却急需寻找其它事物,填充空虚的心灵,那知财富,名声等如海水一样,只会越喝越渴。
亚历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就是自足”。自觉地节制心中永无尽止境的欲望,随时修身养性,不受世俗喜好和外在世界的束缚,不为功名利禄,不为了博取同胞的喜好和欢呼,不拥有世俗低下的欲望和趣味。
一个欲望越强烈,越贪婪无厌的人,他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多更强烈,因为欲望不断在他的身上吞噬着他,使他的心灵如一潭死水,充满烦恼。一个懂得控制欲望,欲望比较少的人,从外表上看,他的确是穷苦一无所有,但心灵却是如小溪一般清澈,充满宁静和欢喜。因为他明白高潮过后就是空虚,喜悦过后就是接连不断的苦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人将其一生的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上,比如财产、地位、爱妻和子女,或是朋友、社会等等,一旦失去它们,或是它们令他们失望,那么他的幸福将不复存在,因为他的心灵装满了别的东西,却忘了自己。
一个人所能追求和得到的最高极限,不会超过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欲望相比较,个体几乎不存在。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徒劳无功的努力,被残酷的命运践踏的希望,难逃一死的出生,人只有认识了自己追求幸福的不懈努力,只会遭到命运无情的嘲笑,才明白幸福决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只有在我们自身中才能发现,那我们自身就包括了心灵。
如果我们的人生注定为了劳碌的终生,换取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成为在生活中拼命挣扎的人,成为生活的奴隶,可是没有东西能束缚我们的心灵。尽管一些政府和人总是试图用高压水枪,催泪弹和暴力机关来阻止和禁锢我们的心灵不停追求自由的脚步,但总是无功而返。
伊壁鸠鲁说过:“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远超过来自外界得来的快乐。”无论是与贫穷奋斗一辈子的人,还是富家子弟,如果不注意培育和维护健康的心灵,那么只会心灵空虚,对自己的生存感到厌倦,他们不过是用外界的财富来弥补自己内在的贫穷。到了最后也将是无功而返。
惟有心灵平和,满足和自由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们就好像在一间明亮、温暖、充满笑声的屋子里一样,而心灵没有平和,满足和自由的人,其悲惨就好比在寒冬深夜的冰雪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