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那时间呢,它还有再来的时候吗?
孔夫子看见河水东流,日夜不停,曾经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就是说:时间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日夜夜都一时都不停啊!
西方人也把时间比做一条河,它是从遥远的过去,流向无穷的未来,不能停息,也不能倒退,而现在也只不过是时间之河上的一点罢了。
古乐府说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科幻小说中的时间机器也还只是幻想,很早很早以前,人类社会就意识到了时间的存在。
在远古的过去,时间是没有像今天一样准确定义的,那个时候的时间只有两个概念:季节的交替与昼夜的交替。季节的交替显然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春天万物复苏,一切开始变得生机勃勃,人们在经过夏天的种植和狩猎后到了秋天,秋天是一个丰收和采摘的季节,接下去是漫长的冬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天与黑夜不用说就是和人类的睡眠和生产有关了。白天方便进食生产劳动,晚上睡觉休息。
大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年是365天再加5个小时左右,那个时候有聪明的人发明了日晷。日晷利用木杆在太阳下的影子,将白天等分成了12份,于是,白天开始有了12小时。
当然,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在黑夜里,人们依旧无法计算时间,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问题。随着沙漏,水漏的发明,即便是在没有阳光的白天,在黑夜也有了计算时间的方法。
公元1500年左右,这个时候人类发明了钟表。钟表的发明显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规律,更加紧凑, 但1500年的钟表是没有分针的,也没有秒针。人类社会还在发展,最终分,秒被发明出来了。
“分秒必争”的生活从此开始伴随人类社会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变得更加快速,每天的工作和约会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都排在准确的位置和准确的时间上,商业公司的运作更是如此,每一个决策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时间内作出。时间已经不再是我们单纯记录太阳运行轨迹的标记,已经成为鞭策都市生活的法则。我们也开始节约和珍惜每一份每一秒了,甚至我们来争夺每一份每一秒,因为时间一旦过去,就不会在回头,不管是一分,还是一秒。
从上面可以看出,时间因为被划分,从而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