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干什么?我们的人生是否有意义?
你要明白,你不能成为周杰伦,不可能成为莎士比亚,也不可能成为克林顿。人生在世,你要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也要追逐着各种各样的身外之物,但你切切不可忘记你要做的,就是成为你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并不代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是一种过程,这需要我们在人生过程中不断地选择和创造。劳伦斯&;#8226;库比认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完全人性的人。
什么叫“帮助人成为一个人”?这句话中的后一个“人”字,指的是具有完全人性的人,而具有完全人性就应该是指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决不可能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总把学校的条例视做人生信条,没有个性的人。
可是恰恰当今的教育正干着后者的事情,因此少部分很多没有读过书或是在求学过程中辍学的人,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往往没有受到教育的影响和压抑,从而更能成为自己,更比读过书的人容易成功。
人,要么就是被环境压抑着自己,要么就是自己贬低自己,丑化自己。长此久往,自己的人性被扭曲,自己的潜能被扼杀,自己不在是自己,只是上班的机器,别人的影子,名利的附属品。
希望成功,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的理想,可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连自己都忘记自己是谁,那成功有什么意思,幸福又有何意义。学会破除自己和环境的压抑,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冲动,树立自己的信心,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
习惯(2)
一般的人和成功的人的差别在于:习惯的不同。成功的人总是习惯用独特的角度观看这个世界,他们已经习惯用与普通人不同的思维,去处理任何一件小事情,细节的事情都跟大家不一样,这样积少成多,于是自然而然就成功了。而普通人总是习惯用普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应付生活,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所以即使他中了一百万,最终他也只会成为普通人。
大家都知道,熟知的东西和环境不会让人焦虑不安,同样,当人们感知新的问题时,他们总是往往努力将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熟悉的范畴之中,可是恰恰这些陌生的问题更具有创造性,因此人们往往在熟知的东西和环境中停滞不前。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化的就是变化,。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保持不变的,没有任何两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