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屈才。
我按捺住自己想翻白眼的冲动,给明显是个老实人的杨平推过去一盘牛肉,软下声音问道:“其实之前我对你姐姐的事情了解也不太多……能方便和我们说说吗?”
我一示弱,坐在杨平两边的宋楠师和何剑也都很有眼力见,一个倒水一个送西瓜,就差要上去给人捏肩膀了,最终,在我们一桌子的狗腿攻势下,杨平的肩膀松下来,开始同我们说起杨娟的事。
五个月前,杨平的姐姐杨娟决心从渝江市郊来市中心做生意,将原本生意就不错的小面馆子开的更大一些。
对于姐姐的决定,人在外地的杨平虽然举双手赞成,然而,条件并不算特别优渥的他自然也有自己的顾虑。
姐姐靠开小面店挣了一些钱不假,但是作为一个直辖市,渝江市中心的地皮可谓是寸土寸金,杨平很难想象靠杨娟兜里的那点钱,她能在市中心找到多好的商铺。
然而,出乎杨平意料的,就用了不到半个月,杨娟就在观音里找到了一间月租金只要一万的商铺,上下两层一共有一百五十平,划下来每平只要六十多块钱。
要知道,就算是杨娟原本相对偏僻的商铺,月租金每平也要五十,如今多花一点钱就能在观音里租到上下整套的独栋开店,这可是原来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价格的诱惑下,急着想让小面店再次开张的杨娟很快就和房产经理签了合同,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星期人就搬进了 29 号里。
在最初的计划里,杨娟打算稍稍装修一下 29 号就立刻开门营业,毕竟,房租不会等人,即使再便宜,耽搁一天的钱都要靠卖十几碗小面才能赚回来。
出事前一个星期,杨娟还让杨平来了一趟 29 号商量装修的事情,而杨平至今都记得,他第一次踏入观音里 29 号时的感觉。
当时还是三月,渝江的气温在十五六度徘徊,按理说也就是穿一件外套的程度,然而,只要一踏进 29 号的大门,杨平就瞬间感到后颈上的汗毛一根根倒竖了起来。
好冷。
杨平裹紧了衣服才得以抵御住这阵寒气,问起杨娟,杨娟却只说是这两天渝江下冷雨导致的,29 号上一任住客是两年前的事,平时没人打理,难免有些装修不到位,保暖不行。
当时杨娟信心满满地告诉杨平,她想把二楼重新装修成包间,反正之后她最多只会再招一个帮工,要这么多房间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利用起来增加客流量。
事后回忆起来,杨平只记得那天姐姐很高兴,一直和他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