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就是事儿多,原本挺简单的一件事,将柳娘沉塘,给周大朗再娶个媳妇儿,再给荣先生道个歉,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事儿,非要扯七扯八。
吵了好些天也没个结果,反倒是弄得各家气氛诡异,他们回家也吃不到一个热乎饭菜,整出一肚子气,着实恼人的很。
于是他们以大家长的身份,□□的,专断的,说一不二的站出来,告诉家中所有女人们:
“少他娘叽叽歪歪,谁离了老子,能自个儿养活自个而,再来跟老子讲道理!离了老子活不成的,直接闭嘴,老子说甚么就是甚么,哪儿有你争辩的余地?”
众多村人中,反倒是那些嫁了人,生了孩子,却还没当婆婆的妇人们,最能理解柳娘的处境,也更加同情她的遭遇。
她们哪个生孩子又是平安顺遂的?命硬的扛过来了,命不好的早入土化成灰了。
村外坟堆里埋的,可都是她们的姐妹,亲人,朋友啊,她们自己也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再明白不过柳娘的不幸与幸运。
相比于坟堆里的枯骨,柳娘定然是幸运的。可遇上难产,再碰上那样不怜惜她死活的婆家,柳娘又是不幸的。
平心而论,她们谁不想在难产时,能有一个荣先生救她们一救?都是活生生的人,又有哪个甘心就那么被人当牲口一样丢在干床板上,毫无尊严的活生生熬死?
村中那些曾经跟着舒朗学习过的年轻孩子们,暗暗将众人的反应记在心里,然后在天色暗淡下来后,一一上这些人家中去交流。
很快这样的单线交流,便成了有组织的小团体,她们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慢慢壮大成一支小小的队伍,向家中父兄,向周围人,向这个时代,发出了她们不成熟的,非常微弱的,稚嫩的声音。
身为女子,律法确实不能允许她们自立门户,世间千百年来传下来的道理,也告诉她们,如果一个女人不生孩子,就完全失去了价值。
可她们难道就活该去死吗?
她们在家中没有任何贡献吗?洗衣做饭,纺纱织布,下地种田,生儿育女,她们哪样没有参与?为什么到了生死攸关之际,她们日日孝敬的公婆,她们事实为先的丈夫,她们精心爱护的儿女,一个个都选择眼睁睁看着她们去死?
就连旁人救她们一救,也成了一种罪恶?
这公平吗?这合理吗?长久传下来的道理,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第104章 两个结果
起初, 没人会将这种弱小的声音当回事,因为她们的声音出不了家门,出不了宗族, 更出不了村口那棵百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