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有所不知,这杨义乃是名门良将之后,实名柴义柴子昆,乃柴武大将军后人,少时轻狂被逐出族墙,柴义知错恐给家族抹黑,故此改名杨义,只身来到边关守疆护国,待立得战功后,才返家门。如此良才吾朝怎能不用,封一破虏将军朕看这柴义还担的起。众卿家可还有疑义么?”
众人又是一阵议论,这回说的可就不是刚才那番话了,什么不愧少年英雄了,名门之后了,忠臣良将了全部都来了,一时间杨义快被一些酸儒夸的没边了。当然还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不这么认为,说出这些话的多数是一些无所作为的愚官、庸吏。
就这样杨义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就希里糊涂成了名门之后。当杨义接到这份诏书时一头雾水,却不知道其中原来大有隐情。
话分两头再表杨义。
杨义安排完一切就等着匈奴人来了,杨义身边没多带人手,加上赵雷也没到二十人,他们在距离上古村不到三里的地方横枪立马等候匈奴人到来。杨义还真骑不惯这汉朝的战马,没有马镫,马鞍也简陋的可以,如果跟现代的马鞍马镫比起来,汉末的战马配件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西风冷萧萧入骨,天气越来越凉,杨义握枪的手不自然的紧了紧,秋末临冬的时节空气更显得干燥,干冷的风打着旋吹起远处的黄土,然后又重重的抛在地上,似乎在预示着大战的来临。杨义看看身边的十几人,开始痛苦的思索,因为杨义不知道这次大战过后还会失去谁……
杨义这种不好的感觉不是此刻才有的,这种感觉在杨义刚刚来到三国时就有预示,杨义知道身逢乱世,死亡是在所难免的,可杨义还是想创造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现在他才明白那仅仅是个奢望。上古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实力你永远不可能有说话的权利。这才多久自己辛苦建造的上古村就要亲手废掉,几万匈奴大军眼看就要到来,还有数字不详的鲜卑骑兵陈兵雁门郡边,随时举戈而来,目标都是自己的上古村。我杨义作错了什么?我只想好好的生活,可是你们却……
杨义使劲的摇摇头甩开一切杂念,打起十二分的jing神迎接这场狂风暴雨。
还别说,匈奴人还真的很准时,刚近午时杨义就感觉胯下的战马开始不自然的抖动,杨义再抬头时远处的烟尘已经隐隐可见。杨义知道自己等的人就快到了。不过几息之间,远处的滚滚烟尘便已清晰可见,一片黑云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大地在剧烈地颤抖,又象在痛苦地呻吟,仿佛不甘心这样被异族践踏。然而,不管如何的不甘心,匈奴的骑军仍在缓缓接近,雄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