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我派应坤前去山海关慰问他,并亲自送他二万两银子。哼,他竟然拒之不受,让人硬给我抬回了京城。既然如此,这二十四万两,让他等着吧!”
“这……大人。”将士着急了,“你看,人家刚刚打了个大胜仗,是不是应该鼓励鼓励啊。”
“鼓励?”魏忠贤冷冷一笑,“打个胜仗就要钱;打了败仗该怎么说哪?”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喜笑颜开地中跑上来秉报:“报告大人,孙承宗在辽东柳河吃了败仗,死了四百多人啊!”
“啊!”魏忠贤听到这儿,喜出望外,“这还了得,一仗死了四千多人!我去报告皇上,免除他的经略职务。”
“魏大人,柳河小仗失利,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小题大做啊。”将士焦急地劝阻着他。
“去,你明白什么?”说完,魏忠贤离开了座位,走了出去。
“无耻!”将士看到这儿,气愤地骂了一声,退下了。
皇宫里。
天启皇帝卧在龙床上,正在品茶。
“万岁!”魏忠贤张张扬扬地跑来,跪下说:“大事不好了。孙承宗兵败柳河,死了兵士四千多人。人们纷纷上表,要求罢免他呢。”
皇上听了,有些不相信地说道:“自从孙承宗在辽东守边,朕才安稳了些日子。你们怎么又说他不行了呢?”
“万岁,孙承宗拥兵自重,不听上令,才导致柳河之败。若是不撤换他,山海关不保,京师也将岌岌可危了。”魏忠贤假模假样地向皇上哭奏道。
“他若不行;还有谁比他更高明啊?”皇上说完,打了个重重的呵欠,像是乏了。
此时,旁边立刻闪出一人。他看了看魏忠贤,奏道:“兵部尚书高第文武全村,熟谙韬略,胜过孙承宗十倍。此人若去代替孙承宗,努尔哈赤就不敢兴兵南下了。”
皇上扬了扬手,遂说道:“好吧,让孙承宗退职回乡。让高第代为经略,主持辽东军事。”
北京城。
城门口,魏忠贤为高第饯行。
画外音:公元1625年,魏忠贤因为孙承宗拒绝加入他的死党,在宫廷里造谣惑众,终于说服天启皇帝,以“失陷封疆”的莫须有罪名免除了孙承宗的辽东经略职务。将一个胸无点墨、不懂军事的诬赖之徒高第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驻山海关。
山海关。
经略大堂上,高第正与袁崇焕激烈地争吵着。
画外音:高第一到任,便采取不谋进取、消极防御的策略,心怀畏惧地将山海关外的驻兵全部撤进关内。这样,不仅使刚刚兴工修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