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独自去了绿水街的茶楼,刚入内厅,便有小厮上前来引她上楼。
\n“这儿便是雾茗间,先生已在里面等着女郎。”
\n小厮退出茶间,顺手关了门。
\n站在窗边的男子身着灰青襕衫,约莫叁十多岁,面容慈蔼,见风荷到了,转过身笑道:“小神医请坐。”
\n风荷哭笑不得,只倾身施了一礼,“先生折煞我也。”
\n先生姓褚,乃是当今朝廷的翰林医官使,论礼,风荷原本应该称一声大人,只是大人觉得既同为医者,称先生更亲切些。
\n六月初,两浙路遭水患侵袭,后又频生瘟疫,自杭州逐渐向外扩散,朝廷遂遣翰林院医官使往杭州城救诊。
\n先生治疗时疫颇有心得,八月底,便遏制了瘟疫蔓延的趋势,启程返京。
\n“我与杭州知州苏大人是江宁同乡,又是故友,在杭州时曾与苏大人闲话,偶然听他提起江宁有两个小神医,年岁尚轻,却心怀大义,每日遍谒城中各处为穷苦人家看诊,分文不取,觉得颇为有趣,所以过来瞧瞧。”
\n“大人在信上已言明缘故。”
\n褚先生见她紧张,笑道:“小神医莫要慌张,我也并非是专程过来见你的,只是回江宁探亲,顺便而已。”
\n“先生多虑,我并非是慌张,而是……心中多有顾虑。”
\n“顾虑?难道小神医不愿随我回京?”
\n褚先生尚在杭州时便已将风荷的身世打听清楚,知道她医术精湛,又细心谨慎,便在信中提出,若她愿意一道上京,可收她为徒,待日后寻得机缘,再举荐她为太医署医官。
\n京城繁华,少有人不心向往之,这女郎年岁虽小,人倒挺淡泊。
\n褚先生如此思索,却见风荷起身又施一礼:“多谢先生垂青,只是晚辈愚钝,心无大志,不愿远走他乡别离亲友,只想留在江宁而已。”
\n褚先生朗笑,“无碍,孤身一人远走他乡并非易事,是我思虑得不周全。”
\n“其实……”
\n风荷面上有些许窘迫神色,“与我一同义诊的小郎君,他可以。”
\n见褚先生神色微变,风荷硬着头皮道:“只是先生知道,那小郎君他是半路出家,从前并不通医术,这几年才随我学了些皮毛……”
\n“哦?那你为何觉得他可以?”
\n先生说话也是直白,风荷不敢虚瞒,万分真诚道:“阿昭他,有一颗赤子之心。”
\n“与你相较如何?”
\n“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