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总是附和别人的观点,可自己的心里有主意。但是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了,赶鸭子上架,不说也得说了,否则让老教授低估了我。
我整理了一下思绪,说:“我说的有可能不对,但是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陶渊明是一个生活的逃兵,命运的逃兵!”
我一句话就使小雅的父亲一惊说:“为什么这么说?!”
我振振有词地说:“论诗,陶渊明在诗歌上的造诣,于魏晋时远出众人之上,无可争议。
但是,他除了所谓的高风亮节和虚无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流给后人,他还留给后人了什么?他还能留给后人什么?
在文学史上地位与他不相伯仲的苏轼留给后人一座苏堤和全城百姓倾城泪别太守的故事;辛弃疾留给后人投军报国,为民杀敌的英雄气概;文天祥留给后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丈夫气魄;甚至连李白杜甫这样仕途比他还要失败的人都始终心牵百姓、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后寻找新的途径来报国报民。
这些陶渊明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小雅的父亲仔细地听着,有的时候点头,有的时候摇头。
我说完后,他已经准备好说辞了:“看起来你对陶渊明有过很深入的研究,但是不够透彻。在政治上,陶渊明毕竟是努力过的,这点你不能否定!只能说大环境不允许而已。另外,你说他只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且前面还加了个‘虚无’这两个字的定语。可是这一句话,只是在精神价值上就已经够光辉灿烂的了!”
老教授还想再说,被小雅拉住袖子说:“你们这是干嘛啊?!开辩论大赛啊?!走了走了,吃饭了!”
老教授回复了平静,用总结性的话说:“不过,霍风这小子,倒是很有见地!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不错!不错!”
嘻嘻!巧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写的陶渊明这篇《批判陶渊明》。当时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没想到在这儿派上用场了!
第〇三〇章 天王剧组
在小雅父母家里吃了一顿艰难的饭之后,我俩就开溜了。一呼吸到外面的空气,感到如释重负。我笑着对小雅说:“哎!怎么没看见你家里有光盘啊?!”
小雅一愣,接着反应过来,冲过来就要掐我。两个人嘻嘻哈哈地闹了起来。
这时候,我的电话响了。竟然是刘天王亲自打给我的!刘天王说:“怎么样?帮我拍戏的时间已经空出来了吧?!”
我的精神一振,说:“随时候命!”
刘天王说:“我把剧组设在北京了,但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