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告诉他,不要等出了事,他再怨杏子红得太快,那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而你,又怕什么呢,大不了再离一次罢了。
我的“海龟”,我的爱(1)
陪读女:三十出头的男人,“海龟”,博导,教授,省里市里还有一堆政治头衔。怎能不招摇?
八年前我陪先生到美国读博士,八年过去了,我们有了绿卡,两个孩子,两辆车,还有一幢大大的房子。先生在公司做事,年薪还可以,至少在美国也算中产了。我们一路走来,比较顺利,不像第一、二代留学生受那么多罪,而且,就算是在国内,八年时间,也未必能得到这些。
前几年“海龟”成风,国内也有学校和科研院所希望我先生能回去。他是名校毕业,导师得过诺贝尔奖,还在国内读研究生时,他就拿过国家级的大奖,从这个角度讲,他回国,是可以有很高的待遇的。当时我们联系了上海和北京,长江学者已拿下来了,我们又放弃了。
说来原因也许在我。
他有个师兄,也是在美国读的博士,毕业后就回到了母校。学校给了他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可观的年薪。在美国时,我跟他的妻子关系就很好,他们回国后,我们依然经常电话联系。没多久,又听到他们要再次出国的消息,是回来做博士后。
两年后再见到她,感觉苍老憔悴很多,仿佛国内的日子不堪重负。当然不会是生计方面的压力,没人的时候,她私下里告诉我说,师兄一回国,就陷入了各种各样年轻女孩子的包围之中,半年后,就被一个年轻姑娘给拿下了。
也难怪,三十出头的男人,“海龟”,博导,教授,省里市里还有一堆政治头衔。怎能不招摇?
最可怕的是,他身边还会有男人,给他介绍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当做友情交往也好,学术投资也罢,这似乎成了国内诸多行业的流行风气,男人们之间就是这么谈事的,不管是谈学术、谈政治,还是谈生意,总是要有年轻女孩子们在中间。
师兄的婚外恋闹得师嫂苦不堪言,硬是闹着又重新到了美国——好歹这里他是黄种人,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是她的理论。
听了这个,加上国内的一些传闻,我更坚定了不能让先生回国的想法。但他却总是有些患得患失,觉得我的选择太过自私。尤其碰到工作郁闷或想家的时候,就会把回国的事搬出来——而且我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现在再回,可没有那么多的好学校等着你了。
夏景:婚姻有时候是需要一些善良的安排的,但很多时候,它依然是两个独立的人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