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年龄里,重复着未成年人的感情运动,其实是一件不大好的事儿,因为这等于你自己封闭了自己,不让新的能力得到发展。
虽然成年人普遍做着年轻人的事儿,并且接受年轻人的爱情意识,似乎已成了一个时代的通病,大家都怕太落伍、太老土,纷纷做出努力下降心理年龄的举动来。但这种以为大家都是年老的年轻人,感情生活也不应有所改变的观念,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用玫瑰鲜花,高级衬衣,来进行年轻人的求爱活动,内心对爱情也充满了“第一天”的渴望,这会不会和年过半百的男人,靠吃伟哥保持雄风万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我以为,未成年人的情感,可以当做了解的细节,但不能依赖或照搬,更不能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在爱情已是奇遇的年龄,忠诚度或亲情感,比起烛光晚餐的自我塑造来,可能要更实用、更直接,也更易于操作一些。
第四章 好想好想谈恋爱
好想好想谈恋爱(1)
阿云:十三岁的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
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自己已足够开放大度。女儿十岁以前,我就对她讲初潮是怎么回事。十一岁,我对她开放我书架上所有的图书,从《简·爱》到《基督山伯爵》,从王小波到石康,甚至《白鹿原》,她也看,只是兴趣不大,我估计是那些性描写和社会背景,对她来说还是有点儿太复杂了。她常看的杂志,除了《故事大王》《作文选刊》,还有《读者》和《世界博览》。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做一个开放的母亲可能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选择。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我终于看到了结果。一方面,女儿说话作文的能力,比同龄孩子明显要强。而且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成熟。但另一方面,她伶牙俐齿,过于早熟。
具体表现有:
第一,说话刻薄,一针见血。比方我一教育她,她就会一脸的不屑,说我装得很是沧桑。第二,自视清高,常常嫌同学说话跟小孩一样,抓不住逻辑。第三,多愁善感,情绪激烈。她竟说出:“痛苦的时候我不会闪躲,就像树叶甘心为风吹落。”
事实上,十三岁的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那个人不是她班上的男同学,是她的电脑老师。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一个男孩子,中等个儿,黑皮肤,浓眉小眼,我专门去看了他,确实挺可爱的。
女儿有着一米六八的个头和洁净的皮肤,已经很有点大姑娘的样子了。现在我唯一感到比较欣慰的就是,她肯将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