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分数差异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各种原因,但落实到具体考生身上却是一种不公,凭什么人生的大门仅仅因为出生地的不同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农村的考生受教育的条件本来就差,大多数学生小学没有条件学习外语,到了初中勉强开了英语课,教师水平跟大城市或发达地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到他们参加高考时,还要比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上等公民多高几十分(今年是140分)才能上大学。
有人说农村人高分低能,且不知那些低分高能者高在哪里?[注:本人也是这种高考制度的受害者,以上言论也是有感而发,为不影响小说情节发展,此处只能略略说上几句牢骚话,具体内容可见本书外篇及转贴部分之《北京人凭什么上北大清华?]林诗怡的妈妈也知道自己女儿的学习成绩如何,听说买上一套房子就能考上清华北大自然动心,以林诗怡的家庭条件,花上个一二百万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要是女儿能考上清华北大,在亲朋好友们面前也有面子。
说实在的,就算小怡不上学,家里的钱也够她花上几辈子的了,现在要她考个好学校也无非是出于虚荣心,怕被别人的孩子比下去了没了面子。
接下来,大家就林诗怡是高考移民问题展开了一番讨论,按林诗怡的意思,房子要买在清华北大附近,至少也要是在地铁出口附近的,这样以后我们三个就可以不用住校,每天都可以在一起。
考虑到如果我们去北京上学的话姐姐要接着读研究生,所以房子还要面积够大,最好是四室二厅的,我们四个人可以一人一间。
当然,这点也就是说给几位大人听的,到时候我们早就睡到一张大床上了,有这么多房间还是一种浪费呢。
不过说着说着,我二位丈母娘觉得有些不对劲,她们可是兴师动众地讨伐我脚踏n条船的恶劣罪行的,怎么话题引到了去北京买房的事上了。
林夫人瞪了我一眼,道:“差点上了你小鬼的当了,居然敢转移话题。
你接着跟我说明白,你和小怡小玲到底想要怎么办,除了她们是不是另外还有女朋友?”事到如今,我也豁出去了,正色道:“二位阿姨,我是真心对小怡和丁玲好的,这点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
不过除了小怡和丁玲,我另外也认识其他的女孩子,小怡她们也都是知道的,但我们会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的。
”闻听此言,二位丈母娘都是雌威大发,责问我为会什么这么花心,既然跟小怡和丁玲处了朋友还和别的女孩子有来往,是不是存心玩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